当前位置:读零零>>领导管人不可不知的100个心理谋略> 第14章 英雄不问出身,练就鉴别“真”才的火眼金睛(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英雄不问出身,练就鉴别“真”才的火眼金睛(4)(1 / 2)

其实,西蒙是用蚂蚁来比喻人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像蚂蚁一样,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只能以相对满意原则为标准,而不能以最优化为标准。外部世界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最优的方式是很难发现的,即使动用大量的数学模型苦苦追寻,恐怕只会贻误了处理问题的时机,最后反而不能解决问题。作为领导者,不能事事追求完美和极致,而要寻找相对的完美,相对的满意。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你们是否都选择到了自己满意的果子?”苏格拉底问。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这个故事可以给予领导者很大的启发。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一味地去追求最优的、最好的,很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如果有比较满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就要立刻付诸行动。这样更有利于把事情做好。

在企业中,满意化原则完全可以运用到员工的管理方面。作为领导者,就要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员工的过分苛求,往往达不到管理效果。对于员工的使用不求“最优”,但求“满意”。

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如果领导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能给予员工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在员工看来那是对自己的信任,他们就会不折不扣,竭心竭力去做好这件事。相反,如果为了约束员工,在布置任务的同时也严格地限定了员工做事的时间,并且还要求严格按照领导的思维去做。结果往往是事情做得不如领导的意,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久而久之,员工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做与不做都是一样,反正都会挨骂,干脆就不去做了。很多时候,也许过程没有领导希望的“完美”,但结果确是领导希望看到的“结果”。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先生就非常重视满意化原则。他说,很多企业不断地招聘,又有人不断地走,为留不住人而苦恼,分析其原因为:“对员工要求苛刻、挑剔,希望是全才,正是这种心态造成了员工的流失。”

他认为,这跟很多美女找不到男朋友是一个道理,现在有些美女很漂亮,也很有才,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公,就是因为她要求这个老公太完美。

“首先要求英俊,还要求他有钱,英俊加有钱,200人中有一个就不错了,但女孩还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要求幽默,30个人中才有1个,然后又要求忠诚等有七八个指标,所以永远找不到合适的人。”

汪中求认为,这跟企业招聘员工一个道理。所以他建议,每一个员工要让他专业从事一个领域,只有通过岗位细分才能培养、留住人才。此外,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对员工的评价只能基于一个方面,比如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再加三个次要指标,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打70分,三个次要指标打60分行了。

在现实中,有许多领导者,总是追求精益求精,完美无缺,结果管理工作很累,而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企业的领导者能坚持不求“最优”,但求“满意”,就一定能留住人才,也能很好地管理这些人才。

海潮效应——真正优秀的人才不是招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海潮效应”是指天体的引力会影响大海的涨落,引力大的时候会出现大海潮,引力小的时候会出现小海潮,引力太弱的时候则不会出现海潮。

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如同海潮效应般。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海潮效应,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依据这一效应,作为国家,要加大对人才的宣传力度,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