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规模变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没那么简单了,”里斯说,“也许你可以来我的公司参观,试图在那里重塑这种情感,不过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布罗德斯基把里斯的话视作极高的评价,他同公司员工分享了这段故事。
面对名单上所有的企业,我的反应同里斯面对城市档案托管公司时的反应相同。这些企业展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特质,但遗憾的是,这种特质却难以定义。当我在这些企业参观的时候,当我看到公告牌上内容文字的时候,当我注意到人们的精神面貌的时候,我始终都能够感受到这种特质。这种特质在员工的言谈话语间流露,这种特质在员工的交流方式—员工彼此之间、和客户之间以及同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中显露。只是我发现唯独定义“这种特质”非常困难。
我回想起自己以前同那些热门公司—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s)、人民航空公司(People Express Airlines)、本–杰里冰激凌(Ben & Jerry’s)、巴塔哥尼亚公司(Patagonia)、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甚至《公司》杂志社—接触时的情景,当时这些公司恰好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它们忙碌匆匆,目标明确,方向感十足,夹杂着兴奋、期待和动感,公司朝着前方挺进。我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完全与市场同步、与周围世界同步、与彼此同步时,这种特质就会产生。似乎每件事情都一拍即合。遗憾的是,据我所知最终大部分公司都会丧失这种特质。不过,不管怎么说,所幸当前关注的“小巨人”都能重获这种特质。
可是“这种特质”究竟是什么?联合广场餐饮集团的丹尼·梅耶谈到企业需要灵魂。他相信,正是这种灵魂让企业变得卓越不凡,正是这种灵魂让企业运营变得意义非凡。“我没有兴趣在一家没有灵魂的企业工作。”他说。梅耶认为,随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各式关系,企业灵魂也由此孕育培养。“除非你和你的股东—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以及投资方—积极进行有益交流,否则企业灵魂将难以实现。创业初期,作为创业者,你的工作就是要告诉自己,‘这是一份有价值的提案,我相信这份提案。这就是我的创意来源。这就是我的理念。’首先,这是一场独白,这场独白渐渐变成一场对话,之后发展成为一场真正的交流。就像是打磨一副棒球手套,你无法用意念打磨棒球手套,你必须先要使用这副手套,手套才能变得顺手。同样道理,你必须融入创业者的角色,你必须要去打磨它。如果你很快就向别的方向转移,那么企业灵魂将难以铸成。看看一家餐馆开张时会发生什么吧。大家都想冲进去瞧瞧,但看过之后又难免会觉得餐馆有些不顺眼,这是因为这家餐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灵魂。灵魂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你必须始终在这件事上花心思才行。”
灵魂的理念有助于解释特质的形成过程,但是我认为克里夫营养棒公司的加里·埃里克森给出了最为准确的定义。他最早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公司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点,那时他正努力思索,究竟自己希望克里夫营养棒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在2000年秋天的一个贸易展上,他遇到快销行业的一位知名经销商,面对克里夫营养棒展台边熙熙攘攘的景象,这位经销商对此赞誉有加,与此同时,他指向一位竞争对手的展台,相比之下,那里死一般的静寂。“他们丧失了自己的魔力。”那位经销商说道。
在接下来的贸易展中埃里克森始终记着这句话。究竟什么才是魔力,显然有些智者认为这种魔力至关重要,而克里夫营养棒就拥有这种魔力。无论如何,这都是他需要关注的地方。从那一刻起,“魔力”成为他的关键词,我能够理解其中的原因。有一次,在一场音乐会上我有幸介绍布鲁斯音乐的传奇人物穆迪·沃特斯(Muddy Waters)—“我拥有自己的魔力,但是这种魔力对你却不奏效”—我想“魔力”这个词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我在克里夫营养棒公司、城市档案托管公司、联合广场餐饮集团以及其他公司看到的那种神奇特质。
这种特质稍纵即逝。在埃里克森那本分析精辟的《克里夫营养棒公司的成功》(Raising the Bar)中,他认为克里夫营养棒的魔力“在于品牌,在于产品,在于特立独行的立世之道。我意识到这种魔力是一种玄妙的特质,需要悉心呵护”。为了进一步整合他的思想,埃里克森向公司员工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将这种魔力和贸易展上的经历联系起来后,他要求每位员工挑选一家公司—一家曾经拥有某种魔力,随后又丧失这种魔力的公司—并且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这家公司曾经拥有某种魔力,以及在他们看来这家公司随后丧失这种魔力的原因。显然这项作业在员工之间激起强烈反响,深思熟虑之后,员工们提交了十多份答卷。他们写道,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丧失自身创造力,切断与顾客的情感纽带,开始弄虚作假,在产品质量上打折扣,变得太过商业化,将重点放在削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