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首句中的“西山”,指首阳山。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山西省永济县南。这是伯夷、叔齐隐居并最后殉身的地方。一、二两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薇,即巢菜,俗名野豌豆,蔓生,茎叶似小豆,可生食或作羹。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但也不妨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几句是夷、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垒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神农、虞、夏时代都是历史上的圣明之世;说神农、虞、夏转瞬即逝,其用意在于反衬自己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我安适归矣”,故意用无疑而设问的语气,增强了感慨的份量。结尾两句是无可“适归”的延伸和发展。可以想见当伯夷、叔齐吟唱到此歌结尾时,虽已气衰力微、不可能呼天抢地地大声唱叹,但这感慨至深的垂死之言,即使声音很小甚至不甚连贯,仍然是会动情地顽强地唱出并长久地回响在首阳山的山涯水际的。
《采薇歌》是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合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作品用语简洁;结构上转折自然,首尾呼应,一气呵成;风格质朴,平实之中却不失流利。总的说来,这是一首表现较为成功的歌谣体的小诗。
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赏析】
麦子吐穗。禾黍茁壮,本是一番喜人的丰收景象。然而,对于亡国之人,感念故国的覆灭,心头自别有一种滋味。这种可贵的故土情愫,曾引起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鸣。
作者箕子是商纣叔父,封于箕,因而称为箕子。当时纣王暴虐无道,箕子苦谏不听,于是披发佯狂为奴,遭纣王囚禁。周武王灭商后,箕子被释放。他目睹殷商官室化为一片废墟,悲从中来,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这诗是他故国情思的自然漉溢。“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纣王的拒谏,致使殷商亡国,这悲恸永远成为他心头的创伤。他悲戚、愤懑、忧虑。可谓百感交集。
诗中叠字“渐渐”、“油油”的运用,语气词“兮”的安置,形成一种音律美,臻于声情相生的完美境地,显出与《诗经》一脉相承的艺术特征。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赏析】
这首歌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榜枯越人对当时担任令尹的楚王之弟鄂君子皙不分贵贱,待人以礼,下士爱民的感激之情,也是一曲古代民族关系的颂歌。
《越人歌》是一首古老的赞歌,歌词优美,章法深浅有序。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洲”,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浆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术有枝”是一个比兴句,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
徐人歌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赏析】
歌中的“延陵季子”,即季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寿梦的幼子,因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所以称为延陵季子,又称公子札。曾于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出使鲁国,后又游历、出使齐、郑、晋等国,以有远见著称。首句中的“故”,即故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