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佳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为什么要卖给华润呢?王石通过《万科周刊》论坛给出了一个很直白的理由:万科扩张需要资金,万佳扩张也需要资金,万佳需要的资金要万科出,万科是没有能力来支持的。尽管在近2年的年报里万科每年的利润里有万佳近l0%的贡献,但现在告诉大家:基于资源的有限性,转让万佳所获资金,将给万科的核心业务——房地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万佳,与华润的零售业务结合,正好大展零售王国的宏图。
其实,从1993年开始,万科的经营一直在按照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对其非核心业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对非核心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盘活存量。在房地产项目的取舍方面,业界流传“低于40%的利润就不做”,而万科则是“利润高于25%就不做”。同时,为了发展房地产业,万科先后把万佳超市、怡宝矿泉水等转手于人,对万科具有深刻的意义。
当央视主持人提出的“走这一步棋的时候,您就已经想到了万科可能会在这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中被整合掉,会消失?”的疑问时,王石回答:“那有可能。只要是经营,它一定是有风险的,说不存在风险那就不是经营,经营就有风险,只不过风险当中你进行选择。实际上对万科的选择,还不是说避免消失的问题,是选择华润还是选择另外一家的问题,因为在万科来讲,选择不仅仅只有华润,可能还会选择的别的几家,我们要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华润集团的总经理宁高宁曾经这样评价王石,他说,王石很自律,他有很强的使命感,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人,这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其实,王石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和自己属下的企业:把自己放在高峰,这样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怀;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低谷,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
点评:
存在决定意识,存在就是合理。万科的“舍己渡企”做法,是为了保存企业,使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王石的欲擒故纵的策略,不仅表现了识大局、顾大体的宽阔胸怀,更表现了放得下、放得牢的超常思维和经营理念,使企业真正嫁入适合其发展的豪门。难怪王石这样要求自己:把自己放在高峰,这样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怀;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低谷,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
【案例3 】
攻心取胜的大手笔
深圳的海王集团是一个中外闻名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它拥有各种类型的公司达36家,分散于深圳、北京、青岛、海口等地,拥有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海王集团的总裁张思民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在历次商战中都有非凡表现,在2001年的《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10位,拥有财富30亿人民币。
几年前,张思民飞到新加坡谈生意,偶然遇到一位华裔美商,此人就是轰动全球的“拥有一片美国”的亚太地区的总代理。“拥有一片美国”是美国土地公司总裁斯克特·摩格的一个商业创意。他曾经花费10年时间在美国的50个州买下一英亩土地,同时配备了所有必须的法律手续,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拥有一片美国”的全球销售活动。
当时正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西班牙巴塞罗纳奥运会和塞维利亚国际博览会,再加上“拥有一片美国”,这号称世界上3大盛事。这个“拥有一片美国”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它的基本内容是:向全球发行美国小片地产,购买者将获得制作精美的证书,每份证书代表50个州各1平方英寸,共计50平方英寸。
张思民向公司提出了这个设想,打算在中国开展这项业务,海王集团的许多人都表示反对。人们普遍认为:我国人口构成复杂,国民的文化消费心理不可预测,而且这件事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的,它带有极大的风险性。面对各方面的阻力,张思民耐心说服了海王集团的董事会,集团最后一致通过了代理销售“拥有一片美国”的意向。
l991年底,海王集团获得了“拥有一片美国”的中国内地独家代理权。公司花了5个月的时间,研究了中美两国的法律,证实了这个项目在中国销售的可行性,并顺利通过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与美方签署了销售10万份“拥有一片美国”的土地证书合同,同时,为适应这项活动的开展,也为了构筑海王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张思民又设立了海王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海王文化公司,为海王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埋下了伏笔。
在正式销售之前,张思民首先做了周密而又详细的市场调查,调查人们的购买动机,人们的想法可谓千奇百怪:有的想作为保值的,有的想作为艺术品收藏的,有的想作为艺术品赠送给他人的,还有的就是想做纯商业的投资,既然这么多人对此都有浓厚的兴趣,张思民决定不做广告,先行试销。
1992年10月12日,第一批“拥有一片美国”的土地证书在深圳首次向国人亮相,2000份被抢购一空。紧接着是在海口出售,出现的热闹场面几乎和深圳是一样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