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克,白芍12克,白芨15克,白蔹9克,白薇9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550毫升,煎至250毫升,渣加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2次饱腹服。
【功效】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证见咯血,咳嗽,咳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肝火犯肺。
【方药解析】肝火上逆犯肺,内生瘀热,络破出血,故用白毛夏枯草、白蔹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为君;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臣: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为佐;用白薇清热凉血,解毒疗疮,同时引药入血分为使。五药同用,效专力宏,使肝火灭,热毒清,肺络清肃,则咯血、咳嗽诸症消失。
镇冲止血汤
【配方】代赭石(先煎)60克,生地、太子参各30克,桑白皮(吴萸汁炒)12克,百合、白芨各15克,阿胶(烊化)、侧柏炭各10克,藕节7枚。
【用法】煎汤,口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如病情严重,可连服3个疗程。
【功效】降逆止咳,泻热止血,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
肺脓肿
肺脓肿又称肺脓疡,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以胸痛、发热、咳嗽、咳吐腥臭浊痰或咳吐脓血痰液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
本病属中医“肺痈”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多为感受风热邪气或风寒化热,或痰热素盛、嗜酒、过食辛热,以致湿热内蕴,使邪热伤肺,热壅血瘀,蕴积化脓而发痈肿。本病的治疗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大法。初期,风热初客,卫表不和,治以宣肺清邪;成脓期,热毒内盛,热毒壅肺,治以清肺消痈;至溃脓期,则血败肉腐,热毒瘀结,损伤肺络,治以排脓解毒;身热渐退,进入恢复期,因热毒内攻,肺气亏虚,耗伤肺阴,治以养阴补肺。
本病一旦发生,应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脓前得到控制,减轻病情,尤其是老人、儿童和饮酒成癖者,易迁延生变,更应治疗及时,并酌情配合抗生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收效更佳。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除药物治疗外,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卧床休思,防寒保暖。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刺激之物等,有助于本病的康复。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黄芪汤
【配方】生黄芪15克,鱼腥草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6克,瓜蒌9克,生大黄(后下)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如大便仍不通畅,可在第1剂第2煎再加生大黄9~12克。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排毒,主治肺脓疡。
加减苇茎汤
【配方】苇茎30~60克,冬瓜仁30克,玉米15~30克,桃仁9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地丁30克,连翘15克,黄连9克,栀子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肺脓疡,证见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随症加减】口渴加石膏、花粉;吐血加白芨、仙鹤草。
【方药解析】苇茎汤(苇茎、薏仁、桃仁、冬瓜子),出自《古今录验方》,宋朝林亿等校定《金匮要略方论》时,将此方收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中。本方加用蒲公英、金银花、地丁、黄连等,增强了清热解毒之力。
五味消毒饮
【配方】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紫背天葵1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肺脓疡。
【随症加减】脓成排出不畅者加桔梗、冬瓜子、薏苡仁、败酱草、鱼腥草;咳嗽痰多者加陈皮、浙贝母、桔梗、前胡;阴津伤者加沙参、麦冬根;肺热炽盛者加黄连、黄芩;胸痛加丝瓜络、延胡索、三七、瓜蒌。
【方药解析】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治疗疮痈疖等外疡。肺痈病机也是热毒极盛,痰热血瘀,壅阻肺络,导致肉腐成脓。五味消毒饮适合于肺脓疡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治疗。
金荞麦汤
【配方】金荞麦块根250克。
【用法】金荞麦块根除去须根,切成薄片,加水1250毫升,置瓦罐内封口,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约得100毫升。每次口服40毫升,每日3次,连服1~3周。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消痈。治疗肺脓疡。
二花三黄葶苈汤
【配方】金银花30克,月季花30克,大黄(后下)15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葶苈子30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泻肺,活血排毒,主治肺脓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