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11章 循环系统疾病(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循环系统疾病(1)(1 / 4)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即心功能不全,按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发展到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脏排血功能减退的程度、速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以及代谢功能的差异,临床上有昏厥、休克、急性肺水肿和心脏骤停四种不同表现。

本病在中医属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本病初起多由心肺气虚,以致血瘀痰凝;如气虚不能化气,则为气阴两亏;如累及脾肾,则为阳虚水泛;晚期则五脏衰微,阴阳俱虚,可致喘脱、厥脱,而阴竭阳亡,生命危殆。

临床证型及其治疗大法主要有:气虚血滞型,治宜益气活血;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化瘀祛痰;阳虚水泛型,治宜温阳利水;阳衰欲脱型,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心竭康

【配方】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汉防己10克,川椒目5克,制附子9克,川桂枝6克,葶苈子10克,苏木9克,陈皮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共服28天。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药解析】本方是《金匮》己椒苈黄丸加减,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益气利水;附子、桂枝、川椒目温阳化水;葶苈子强心利尿,苏木、汉防己活血行水;陈皮理气。综合全方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剂。

心衰合剂

【配方】葶苈子30克,桑白皮30克,车前子(包)30克,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5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泽泻15克。

【用法】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一般服药后1~3天起效。重症日服2剂,分4次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日服1剂。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药解析】本方集泻肺利水、益气养心、活血通脉三法于一方,标本兼顾,而以治标为主,尤以葶苈子为要药,具有强心利尿作用。

强心汤

【配方】红参9克,黄芪50克,山茱萸15克,葶苈子9克,丹参3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或分3次服。

【功效】益气扶阳,化瘀逐饮。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随症加减】此方用于心悸,口唇青紫,水肿,气急喘息不得卧等正气虚衰,水饮泛溢之证。

方中红参大补元气,以救亡阳脱阴;黄芪助红参振脾阳以滋化源,补肺气以充百脉,两药相伍,使气旺阳生,共为主药。山茱萸敛元气,固心阳,具有强心、抗休克作用;葶苈子泄肺平喘,利水消肿,也有强心作用;丹参活血养心;炙甘草益气复脉;全方共收益气扶阳,化瘀行水之功。

强心益气汤

【配方】万年青根15~30克,人参10~20克,制附子3~20克(先煎60分钟),麦门冬15~20克,五味子5~10克。

【用法】每日1剂,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再煎煮30分钟,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功效】强心益气,回阳敛阴。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Ⅱ、Ⅲ度,见心悸,胸闷,气喘,下肢浮肿,脉细数无力等症状。

【随症加减】本方主要指征:①脉象以数为主。②具有喘、肿、悸三主症。③有阴阳两虚之表现。加减法:水肿甚,属肺实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属脾虚者合五皮饮;属肾虚者合真武汤;心悸、怔忡者合桂枝甘草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瘀血重者合血府逐瘀汤等。服药3天后,尿量可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

【注意】万年青根,苦寒,有毒。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对房室间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故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忌服。本品有蓄积作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一般以3~5天为1个疗程。获效后改用维持剂量。如心率低于60次/分,应立即停药。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眩晕、胸闷、腹泻、四肢发冷、心动过缓等。

北五加皮汤

【配方】香加皮5~10克(维持量3克左右),党参15克,太子参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车前子(包)15克,猪苓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功效】益气强心,利水。治疗心力衰竭。

【注意】香加皮有小毒,不宜过量或久服。其副作用为烧心、呕吐、腹泻、心动过缓,停药或减量后症状消失。

【方药解析】香加皮,又名杠柳皮、北五加皮。味苦辛,气芳香,有小毒。具有强心利尿作用。有人认为香加皮的强心作用优于附子,不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