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5章 消化系统疾病(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消化系统疾病(1)(1 / 4)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自纤维胃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对本病的认识有明显的提高。一般根据形态学变化分作浅表性与萎缩性两型。

慢性胃炎临床以上腹部(胃脘)疼痛、饱胀、食欲不振、乏力为主要特征。临床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可于进食后立即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疼痛特点多为胀痛、隐痛、刺痛,疼痛无溃疡病之节律性,腹胀食后尤甚,伴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等,有时可有黑便,体征常在上腹部有较广泛压痛。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相似,其特点是一般无泛酸、腹痛、腹胀等症状,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厌食油腻,重者极度厌食、消化不良、乏力,渐见贫血、腹泻、消瘦等,体征可见上腹部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见睑结膜及指甲床苍白。确诊常靠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病情迁延,常可持续数年。

本病属于中医“胃痛”、“痞满”、“虚劳”的范畴。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颇佳,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均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率可达40%~73%,不仅临床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且能使曾被认为不可逆转的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病机是胃失和降。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或由于脾胃素虚兼夹外邪,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紊乱而造成本虚标实。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海黄散

【配方】海螵蛸12克,熟大黄(后下)12克,黄芩10克,蒲公英30克,广木香10克,橘红12克,石菖蒲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制酸理气止痛。主治慢性胃炎,证见胃脘疼痛,口苦,吞酸嘈杂,舌红苔黄。

玉液汤

【配方】生山药30克,生黄芪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6克,葛根5克,五味子、天花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主治慢性胃炎,胃阴不足型,证见口干唇燥,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无力。

【随症加减】胃脘疼痛较甚者,加白芍30克,甘草6克;痞胀者,加生山楂20克,枳壳12克;嘈杂善饥者,加蒲公英(炒炭)、煅瓦楞子(先煎)各30克;嘈杂而不欲食者,加麦冬、太子参各10克;脘中灼热,口干不欲饮,便秘者,加麦冬10克,玄参20克。

【方药解析】玉液汤原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消渴的方剂。山药、知母、葛根、天花粉养阴生津;阴津不足易生内热,知母、天花粉有清热之功;生黄芪补气升清,加用鸡内金以助运化。全方适用于胃之阴津不足而运化失健之证。

加减柴芍六君子汤

【配方】柴胡5克,赤芍15~20克,西党参20克,山药12~20克,茯苓10~15克,陈皮6~10克,百合10~20克,川楝子10克,三七粉3~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后停药2天,共服4个疗程后复查。

【功效】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止痛。主治慢性胃炎,脾虚不运,肝气横逆,证见胃脘胀满疼痛,疼痛引及胁肋,或胀满疼痛每于情绪紧张时发生及加重,纳谷不香,大便不调。

【随症加减】脾胃虚寒者加黄芪20~30克,白术10克;肝胁不和者加丹皮10克,蒲公英15克,黄芩8~10克;脾胃阴虚者加麦冬12克,生地12克;瘀血阻络者加生蒲黄10克,元胡8克,郁金10克。

半夏泻心汤

【配方】半夏9~15克,黄芩6~20克,黄连2~10克,干姜3~10克,党参10~20克,炙甘草3~10克,大枣3~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主治慢性胃炎,证见胃脘痞满疼痛,食欲减少,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

【随症加减】胃脘痛重者,加炒白芍、玄胡;胃脘痞闷重者,加木香、川芎;嗳气重者,加柴胡、陈皮;纳差甚者加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便溏重者,加茯苓、薏苡仁;便秘者,加全瓜蒌;吞酸嘈杂,加吴茱萸、瓦楞子;血瘀者,加丹参、当归。又,用本方加蒲公英、丹参、白芍为主随症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去党参加蒲公英、红藤,治疗糜烂性胃炎。

【方药解析】幽门螺杆菌参与胃炎的发病过程,是慢性胃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清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键。体外抑菌试验证实黄连、黄芩、干姜、党参、甘草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减轻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