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春秋法家思想发祥起,李斯的三公九卿的法家制度已经在秦国扎根,秦国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法家管理体系,可是,秦始皇关于法家的思想的应用过于严苛,施政严于虎,终于激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十余年就亡了秦朝。
从汉朝起,使用了诸侯分封制,回到了西周时的分封制,在政治管理体制上走上了回头路,加之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出台后,儒家正式占领了统治主导,把封建王朝一步步的推向了陌路。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中,敢于挑战儒家管理制度,也只有寥寥几人,如汉武帝的”外儒内法制“,曹操的”唯才是举“,和诸葛亮时期蜀国的管理体制,都是法家管理制度的集中体现。
汉武帝时期,外表看来是重视儒家制度,以儒治国的,可是,实际上,汉武帝内阁中是有一群精英谋士的,那些才是真正的决策层,外面那看似威风的丞相实际上就是摆设。这就是外儒内法制的精髓所在。
曹操的用人体制一向是唯才是举的,用人别具一格,究其用人体制而言,是历史上罕见的,因此曹操占据了河北一带,能够很好控制少数民族,没有在曹氏统治时期发生少数民族攻击中原的事情,可谓是功不可没的。反观司马氏一统中原,没过百年,却给少数民族攻入中原京师,灭亡了司马氏,其中高下之别一望可知,曹操用人之能是值得称道的。
诸葛亮一向是事必躬亲的,以偌大的繁杂的蜀国事务而言,一些稍微郑重一些的军务,诸葛亮都是事无巨细,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为人清廉,毫无营私舞弊之嫌,致使蜀国上下官员以清廉为本,一时间蜀国曾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景象。
以上三人都有擅权之嫌,可是就当时的现状而言,不擅权是不现实的,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又要居于人下,任人宰割,那是痴人说梦。没有一定的权力基础,是实现不了自己的一些政治抱负的。
就实际而言,当时,三人的政治状态,已经初步具备了后来的内阁制的雏形,也就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是权力的象征,内阁是权力的实体,与李斯的三公九卿制度如出一辙,都是典型的法家制度。
可惜的是,中国至秦朝初年,到清末,也只有这三人敢于挑战儒家制度,能够实行法家制度,可是,都是短暂的,汉武帝因为穷兵黩武,国力消耗过度,以致走向了反面;曹操的法家制度,传到了曹丕就以夭折;诸葛亮统治时期结束后,刘禅即收回了所有权力,诸葛亮时期的一时辉煌消于无形。
以往的先哲的思想,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法家思想是值得人们借鉴的,不过很可惜的是,法家短命,儒家长寿,却造就了漫长的封建王朝,造就了中国民族浩大长远的劫难。
惜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