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挫折时,蔡泽所说的就有特别意义了。蔡泽提醒他,他与昭襄王的关系未必比得上商鞅与秦孝公、文种与越王勾践的关系,但是商鞅与文种最后都不得好死,君臣关系风险之大太过可怕。蔡泽认为有三种成功者,最高等的是成功的同时保住性命,次一等的是成功之后把命丢了,最下等的是活在世上默默无闻,没有创造任何功业。范雎很欣赏这种分类法,他觉得像齐国名相管仲那样在功德圆满中善终的结局最理想,而秦国商鞅的悲剧结局就不值得效法了。范雎想到自己现在什么都有了,除了汝南封地被韩国夺了回去有点遗憾之外,其他应有尽有,包括尊贵的侯爵地位,令人艳羡的财富,该报的仇已经报了,该报的恩也报了,做官做到丞相,不可能再往上走了,应该是到了激流勇退的时候了。
范雎对当前形势也有准确判断,他与昭襄王一样感到秦国在新败之余暂时没有大的机会向东方发展,形势比人强,做了多年丞相的范雎深知这一点,他虽然也相信事在人为,但是那需要多年努力,而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的结果如何只有天知道。如果形势有利,范雎愿意冒点风险再干下去,毕竟丞相职务位高权重风光无限,但当前的形势显然困难很多。
范雎差点被打死过,对生命的体验与没有同样经历的人不一样,他深知如果在秦国政坛有什么闪失,他现在得到的一切会在瞬间化为泡影,就如一根针刺向一个气球,做大臣的无论多么庞大,秦王轻轻一点就会灰飞烟灭。近来范雎饱受病痛折磨,他被打断过的肋骨过去只是在变天的时候偶而隐隐作痛,现在变得经常发作。每当疼痛难忍时,范雎就不禁想起他死里逃生不堪回首的那一幕——那么艰难的时光他都挺了过来,就是因为心底里有一个信念:天生我才必有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自己的价值已经被证明后,范雎曾努力忘却的伤痛又回来了,这种恼人的痛苦使他灰心,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使他不禁重新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范雎感到似乎没有必要为不可测的未来将性命搭上,于是下了辞职的决心,他要永远告别政坛,放弃人人称羡的权力,享受生命余下的时光。范雎认为蔡泽博闻强记,思路敏捷,熟悉政治,这样的人推荐给秦王应该没有问题,有了替代者,他范雎更容易抽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