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云飞笑道:“杜将军,步某现在的官职,乃是九品行军录事,而杜将军却是五品中郎将,品级高于步某不知多少倍。今天,步某冒犯了中郎将,应该是步某央求杜将军饶命,怎么杜将军反倒央求起步某来了?况且,杜将军口口声声小人,这让步某如何消受得起。”
杜乾运鼻涕眼泪一把抓:“步先生休要取笑。杜某以前对步先生多有冒犯,却也是被人驱使,身不由己。杜某深知步先生足智多谋,为人仗义,还望步先生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杜某一命,杜某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步云飞笑道:“如此说来,杜将军藏身于雪堆之中,却也不是闭关修行,倒要请教,这是为何?”
杜乾运落到步云飞手里,命悬一线,只得实话实说,把事情的前后经过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原来,凡是领军在外的大将,与杨国忠多少都有些龌龊,原因很简单,杨国忠乃是市井无赖出身,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在外的边将,对他都有些瞧不起。而杨国忠自己也是嫉贤妒能,他最怕边将立功,抢了他的风头,甚至,抢了他的宰相之位,所以,这些年来,他与安禄山势不两立,与高仙芝、封常清、安思顺也是矛盾重重,当然,也包括哥舒翰。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朝廷上下一片惊慌失措,唯独身身为宰相的杨国忠,却是大喜过望,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正好借助安禄山造反之事,把朝里朝外那些个对手、包括潜在对手一网打尽,从此一统朝堂。所以,安禄山反叛的消息传来,杨国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缉拿贼属之名,罗织罪名,将他看不顺眼的人一概打为安禄山的亲信,奏请皇上缉拿下狱。这里面原本就有哥舒翰和安思顺。
好在皇上还在有点清醒,虽然抓了一些与安禄山有些瓜葛的官员,对几个有些名望的封疆大吏,还是放了一马。哥舒翰和安思顺算是逃过了一劫。
安禄山叛军破了洛阳,兵临潼关,李隆基病急乱投医,把个中风在家养病的哥舒翰派到了潼关,统领潼关大军。那哥舒翰不仅安然无恙,反倒是成了一方统帅。
原先,哥舒翰只是陇右节度使,手中管辖的,只有陇右军。可现在的哥舒翰,却是手握陇右、安西两路人马,加上四万天武军,手中兵力达二十万,而且,都是天下精兵。
若是在太平时节,哥舒翰这个突厥人出身的将领,即便是手握百万大军,杨国忠也不放在心上。
可现在情形不同了,安禄山把大唐江山搅得乱七八糟,朝命不通,各路手握兵权的将领,逐渐露出了做大的势头。哥舒翰坐镇潼关,渐渐露出了不服从朝廷的苗头他手握二十万大军,却是按兵不动,这让杨国忠大为惊恐。
杨国忠心里也清楚,到了这个时候,他这个太平宰相已然成了天下公敌,安禄山起兵造反,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这个旗号不仅在叛军中有号召力,就是在效忠大唐的官吏中,也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杀了杨国忠,安禄山就会退兵!
这种思潮,在潼关官兵中,渐渐显露出来。
常言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国忠早就听到风声,潼关西平王府中,有人劝说哥舒翰挥军长安!
杨国忠吓得心惊肉跳,寝食不安。
若是潼关大军当真杀回长安,皇帝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杨国忠抛出去!
杨国忠思来想去,做了三手准备。
第一,在长安城中控制南北二衙禁军六军,总共有六万兵力,这六万人要想要想抵抗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这六万人却足以能劫持皇上!同时,杨国忠秘密与剑南节度副使鲜于仲通联络,一旦长安有事,杨国忠就破釜沉舟,率长安六军,劫持皇上,逃奔四川。四川是杨国忠的老巢,那不仅是他起家的地方,而且,杨国忠以宰相身份遥领剑南节度使,算是四川真正的主人,鲜于仲通只是节度副使。
第二,在灞上屯兵一万天威军,以加强长安防卫为名,防备哥舒翰的潼关大军,一旦潼关大军有异动,天威军可以延缓潼关军马的攻击,为杨国忠劫持皇上争取时间。天威军主帅是剑南军将李福德,那也是杨国忠的亲信。
第三,命神策军中郎将杜乾运,以襄赞军务为名,前往潼关,监视哥舒翰。
杨国忠一辈子嫉贤妒能,秉承的用人原则就是不能太精明,或者,更直接一点说,就是无脑之人!只有这种人,才不会威胁到他的权势。这种原则,若是放在太平时节,倒也是一条妙计。可到了乱世,就麻烦了。
那杜乾运倒也不是无脑,甚至是颇为精明,可问题是,杜乾运的脑子,只能用于做生意赚钱,若是做一个商家大贾,杜乾运不仅胜任,而且,必是佼佼者。至于说到军国大事,那他就是一头猪!
杨国忠把杜乾运安插到潼关,是让杜乾运密切监视哥舒翰的一举一动,一旦哥舒翰有异动,立马禀报,杨国忠就可以再京城里早做准备。杨国忠这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了杜乾运。
可杜乾运到了潼关,却是满脑子的生意经,干得最起劲的,就是在潼关城里收取“爱国捐款”,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