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孙策攻下颍川之后,便开始厉兵秣马。他地处曹操跟刘表之间,两人都算是袁术集团的敌人,孙策可谓是站在风尖浪口。
何况孙坚志向并不仅在于在袁术手下,他是有自立之心的。短短一年之间,孙策便是在颍川、陈还有他掌握着的汝南诸县中招募了一万兵卒。加上孙策自袁术处带出来的数千老兵,孙策手下竟是有了万余人马。
万余人马看起来不少,可是严舆仅仅是攻克柴桑一地便动用了七八万兵马。这一万多人,实在算不上什么。尤其是在面对刘表跟曹操的时候,一万多人,确实是少了些。
孙策其实一直很苦恼,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北上与曹操争夺兖州还是应该南下争夺荆州。要说黄祖射杀了孙坚,刘表跟孙策有血仇,但是刘表的实力太强大了,蔡瑁所说的荆州聚兵十万攻柴桑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
相比之下,曹操的实力就要弱小多了。毕竟此时的曹操所有的不过是兖州一地,手下兵马最多也就是五六万的样子。虽然仍然比孙策强大,但是与刘表相比仍然是好了许多。
当然,就短时间而言,孙策谁都不敢惹。但之所以他会突然进军南阳,是因为他发现由于严舆的崛起,荆州对于东线的防御加强了许多。而他这边的防御自然就弱了不少,若能够乘机攻取南阳,那他的地盘就几乎能够扩大整整一倍。
更何况孙策知道了严舆正在攻柴桑,荆州的视线恐怕一时半会无法从柴桑离开,所以才是大举进攻南阳。
只是孙策没有料到严舆竟然这么快就攻下了柴桑,他虽然连下数县,但是最为关键的宛城却还没拿下来。
宛城便是现在的襄樊,地势较高,城池算是建在山上,不仅有着天然的城池,而且视野极为开阔,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虽然由于防御重心转移,宛城兵马不过数千,但哪怕给孙策两个月他都不一定能够攻陷,何况现在严舆竟然是这么快就攻取了柴桑,孙策知道刘表定然会收缩防线同时援救南阳,所以只能遗憾的退兵。
只是孙策此行也不算白来,他劫掠了不少钱粮,对于孙策而言,他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粮不足。要知道,当初孙坚可是轻轻松松就聚起十万豫州兵,这说明豫州的人口还是很多的。
此番回转,孙策轻轻松松就又招募了一万军士。当然,豫州兵的战斗力实在是渣渣,要想这一万士卒能战,孙策恐怕要花费不少心思练兵了。
蔡瑁也没想到孙策会主动撤退,虽然轻松的收复了南阳,但是蔡瑁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时间已经足够严舆在柴桑筑起防御,站稳脚跟,现在想要再攻取柴桑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孙策进军南阳间接的帮助严舆争取了时间,要不然真要有十万大军攻柴桑,他还真的会很头痛。
不过在稳固了柴桑的防御之后,严舆便是停下了扩张的脚步。因为在得到庐江柴桑之后,严舆便是要在这两地开展土地革命了。
严舆的土地革命总会受到一些抵触的,因为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之前在江东,严舆凭借的是初取江东的锐意与兵威。但是庐江乃是接收过来的,严舆在当地的威望远远不如在江东,所以这土地一开展便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好在有周瑜在,周瑜是周异嫡子。周异是周氏族长,而周氏在庐江世家中,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存在。如今周氏的兴衰早已经跟严舆绑在一起,周异自然是要帮严舆这个忙的。
有了周异的安抚,庐江的世家便是消停了下来。当然,作为妥协,严舆也是任用了不少世家子。虽然严舆不想要形成世家门阀掌权的局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严舆真的完全站在世家门阀的对面,那么他所面临的将是无比艰难的局面。
完全依靠寒门子弟,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么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因为在这个年代,寒门之中有机会读书明理人毕竟只是少数。能够读书的,大部分还是世家门阀的子弟。
所以,要解决这种世家门阀垄断人才输出的局面,还是只有科举。虽然科举制度跟后世的公务员选拔一样饱受争议,但无论如何,这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方式。要不然,每年的参加的人数也不会如此之多。
世家门阀是每朝每代的大蛀虫,甚至正是因为有了世家门阀,才会养成后来国人先有家后有国的思想。如果能够开创一个朝代,无论这个朝代能够延续多久,严舆希望世家门阀不要出现在政治舞台之上。
当然,在世家门阀的天下中,严舆的这个想法一旦暴露那就是众叛亲离的下场。所以即便是最得严舆信任的周瑜,严舆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当然,这并不影响严舆要创办科举制度的决心。严舆现在的招贤馆其实便是面向广大寒门子弟的,只是招募的都是一些学有所成的寒门子弟,如果能够让招贤馆拥有教育的功能,那么便相当于自己培养了人才了。
对于这件事情,严舆没有找张竑也没有找张昭,他找的是盛宪。盛宪如今年纪大了,虽然说仍然担任吴郡太守,但其实江东现在承平,他的事情其实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