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见到一群书生,围拢一处,顿时来了兴趣,走过去。
走了几步,王景抬眼一看,只见前方临时搭了一个宽敞的青竹棚子,棚子外边,立了一块大牌子,上面遒劲有力的书了五个大字,学政巡回案。
对,就是学政巡回案。
王景一拍额头,顿时反应过来,暗叹自己险些误事。
学政巡回案,乃是院试报名之处。
大夏王朝,科举制度,分为四次应试科考。当先第一试,就是院试。院试之后,若是能够继续高中,才有后面三试--乡试,会试,殿试。
只有通过了院试,考中秀才老爷,方才能够继续去省城里面参加乡试。
所以,王景以文练武,把握权柄的第一步,就是参加院试,考中秀才!
要想参加院试,就要在此处报名。
“三年才有两次的院试,我居然忘记了,幸好没有错过,否则又要白白等一年多的时间。”王景打好算盘,要入朝为官,用世俗势力,为他的练武铺开一条平整大道。
他连忙踏步前行,朝学政巡回案走去。
此刻,大棚外面,已经是排起了一条宛若长龙的队列,都是一些读书人,想要参加院试,企图高中秀才,平步青云。
“有些读书人,穷经皓首一辈子,却连秀才都考不中,一生潦倒。而有些读书人,家中关系活络,微微一发力,就连番高中,入朝为官,权势滔天。世道可叹,可叹。”
王景站在队伍当中,四处张望,细细观察着这些读书人。
读书人中,也分三六九等。
有的读书人,穿的是锦绣罗缎,玲珑丝绸,身边跟着一两个恭敬的书童,端茶倒水,精心伺候。甚至还有武者跟随保护,显然是家境极好之辈。这类读书人,大多趾高气昂,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优越之感。
而有的读书人,穿着粗麻布衣服,踩着破旧布鞋,背着一筐陈旧的书卷,站在队伍当中,低着头,一声不吭。偶尔才抬起头,偷偷瞧一瞧四周,又马上将头缩了回去。
王景站在其中,倒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他一身便于打斗的黑色劲装,与读书人的宽袍青衣,格格不入,隐约有点扎眼。王景也自觉,他本就不是一个读书人,只是一个利用读书的练武之人。
队伍缓缓行进着。
王景离大棚里头越来越近了,渐渐的,他也能看清楚大棚中的景象了。
大棚之中,有一书案大桌,桌子后面,坐了一名年纪约摸五十多岁,一身白袍的老学究。这个老学究,身后站定三人,一人是一名年少的书童。另外两名,是年轻力壮的大汉,王景轻易就看出来,这两名大汉,都是武者,不过力量都还未过万,算不上顶尖儿的武者。
只见白袍老学究,提一根纤细毛笔,蘸着朱砂红墨,一边询问面前报名者的资料,一边在桌上的册子里,埋头登记着。
王景发现,大多数将要接受登记的读书人,都会拿一些礼物,孝敬一番这名白袍老学究。
有钱人家,就会送一些玉扳指,红玛瑙,上等鼻烟之类的。穷困一点的读书人,也会拿出一些茶叶,布匹,烧酒之类的。
都是来讨好老学究的。
老学究对这些礼物,都保持沉默态度。可无一例外,老学究身后的书童,都会将这些礼物,笑纳接受。
送完了礼物,这些读书人,都会恭敬的自称为老学究的门生,以期望他日院试之时,老学究能够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辉煌腾达。
“区区一个登记报名者的老学究,能够帮到什么忙,送礼都送不对路,是病急乱投医。”王景摇头,不过旋即也释然了。对于有钱人家,这点东西,根本算不上什么,送了就送了,当买个心里安慰。而没钱人家,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也难怪会做出这些不理智的举动。
王景就两手空空,站在队伍里,也没觉得有丝毫不妥。
“下一个就到我了。”
王景等待,不一会,他前面的那名书生就登记完了,抬步离开。
“到了。”
王景一步踏出,可步子还停留在半空之时,却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拍了他一下。这一下,出手很重,出手者应该练过一些力气。若是普通人刚巧踏出步子,又挨上这重重的一下,可能立刻就会重心不稳,跌到在地,闹一个大笑话。
幸好王景是练武的身子,方才躲过这一劫。
顿时,王景有点动怒了。
原本,随便拍别人的肩膀,特别是拍读书人的肩膀,就是极其不尊重的表现。而且下手又如此不分轻重,根本不管别人的安危,这人也太霸道了。
王景撤回步子,转过身,就看见一名布衣小帽,书童打扮的人,站在面前,俨然只是区区一个给别人端茶送水的书童。
一个书童,就敢如此放肆!
王景就要发作。
不料,这个书童却是先出声道:“让开点,我家公子要报名,等我家公子报完了,你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