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去(三)
李月英怎么也忘不了刘明刚出走那天的情景,如果仅仅是依依惜别千万珍重在外注意平安在家保重身体之类那也没什么,虽然忘不了但也不会时刻记起毕竟那太平常,换成每个人都一样,而他们是吵架后明刚负气走的。
感情总是一点点积累,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的;火山总是一日复一日的必然的能量蕴酿,在某个时刻偶然爆发。
在他们临近结婚时,发生了第一次争执,刘明刚是刘家的独生子,李月英是李家的独生女,问题的焦点是:月英嫁入刘家还是明刚入赘李家?最后还是明刚让了步,不顾旁人的风言风语讥讽没面子入赘李家,引起刘家的不满虽然父母疼爱他毕竟只有一个儿子拿他没办法,但家庭间都说这小子枉自读了那么多书给刘家丢脸以后再认他是刘家人。
婚后,大约年半,他们已经有了阿狗儿,又发生了一次争执,那是因为明刚不再象以前那样厚道,他学会了抽烟喝酒,偶尔也赌钱。打打扑克输支支烟,月英倒也能容忍,庄稼人只要认真干好农活,平时打扑克下象棋消遣时光,在她看来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染上偷、赌、喝等不良习气,那自然是不行的,好在明刚只是偶尔为之并未上瘾,月英虽气却也还惹不上火来,但月英当初爱的明刚,是有文化受人尊敬的温柔体贴的郎君,是那个匹配的拿得起放得下的过着算得上浪漫生活的吴刚转世的丈夫,要不,凭她李月英的才貌还怕嫁不出去,和这日趋堕落的人在一起?
现实生活离想象太遥远了。
问题是这样引开的,明刚他们李家庄村没有民办教师(当然更没有公办教师),群众普遍认为明刚有文化水平还不错,都推荐他担任民办教师,由村支部年终给予适当补助,实际上是私立学校,作为教师,在乡村还是很为人敬重的,但对于明刚来说应该是有用武之地了,但明刚不知是怎么想的,愣是不干,最后一个才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担任了,村支部和父老乡亲都不满意明刚,大抵认为他恃才傲物认为民办教师不值得干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当然,顶不满意的要数月英了。
“娃他爹,村支部让你当民办教师,是看得起你认为你有才能,你为什么不同意呢?”月英没好气地说。
“算了,和娃娃打交道束手束脚,一天一身粉笔灰有啥意思我才不干呢。”明刚用嘲讽的口吻回答。
“你读了那么多书不干这还能做啥?要说干活嘛,你连一般农民都赶不上还一天懒懒散散的学了一怀习惯堕落了。”月英习惯把头一甩其实结婚后她的辨子已经剪了,痛心疾首地说。
“什么?我堕落,还是你思想封建顽固不化?一个婆娘家懂得什么?告诉你,文化知识我没有丢下,我在钻研历史地理新潮思想,我了解我们国家那里发达那里最好挣钱,我准备出门去干他三年五年,挣他个万把几千的,回来后盖几幢平房强过坐这茅棚几十倍,在穷山沟里当一辈子老师有什么意思?”
刘明刚拨起嗓子直嚷,声如洪钟,他不再是以前那个文静的、腼腆的读书人,他已为人夫、已为人父,时不时让大男子主义抬头,他要耍耍丈夫魄力,要妻子服从他,温顺的月英不吱声了,她怕出外,当然更不愿丈夫外出,她苦苦哀求明刚说不愿干教书这行就算了外面很乱可不是玩儿的,再者“父母公婆几个要靠你我养老,大家大业的我一个人怎么能独立支撑你还是别去了。”
月英眼泪汪汪的说,明刚倒也不忍心再说什么,怒气平息下来,月英怯怯地说:“娃他爹,我们恋爱时你曾经答应我教私学的,你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了?”
明刚叹了一口气,“哎,月英,那里和现在不同了。那时候只晓得读书,只了解教师这一职业,就认为老师是很伟大的。现在的老师,不但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而且一样的敲榨学生,现在的学生也不尊敬老师,这就是时代特色。你不懂,是吗?其实,人生在世,吃穿二事,说穿了还不是为了钱,可是教师这臭老九能拿几个钱?我从收音机里听得,天津大邱庄家家都是万元户,他们靠的是技术,我看过报纸,现在出门打工的人逐渐增多,他们每年也能拿三五千。这些,不教我心痒么?况且,我还算是有点文化的,出去一定能吃得消的。”
明刚一说一激动,满面红光,仿佛看到了光辉的前景,“腾”地站起来,“我刘明刚好歹也是五尺男子汉,难道安于贫困吗?”
“哎呀,我的天,吓死我了。”月英急忙按他坐下,陪着笑,好言好语的劝说了一阵,明刚爹也倚老卖老,支持媳妇骂明刚,“光要钱不要家,把老人扔在深山背后不管啦。”
月英说不过明刚,这时候她就会佩服明刚羡慕文化人就是懂得多,谈起来东拉西扯总有他讲的,但她还是信奉“一心种庄稼,犯法都不大”这老辈人传下来的致理名言,夜间睡觉时热气腾腾曲意温存以使丈夫回心转意,明刚也不想就此出走,毕竟恩爱夫妻还真有些舍不得。
刘明刚从收音机得知四川岳池县养猪大户刘贤和愿意为人们无偿提供养猪资料,就写信去联系,不久收到了,他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