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若蕙姑妈的小学和初中全是在抗战逃难途中上完的,1937年底开始逃离杭州时,她才4岁多,但因为跟着杭州奶奶的学校一起逃,有这个便利,所以她就在逃难的路上开始上学了。杭州奶奶抗战前时是杭州市立横河小学的校长,带着学校的老师、校工和学生一起逃难。经常听她们回忆说起,若蕙姑妈因为年纪小,不懂事,还觉得逃难很好玩,所以每到一地时间稍微呆长一点,她就要问了:“怎么还不逃啊?”弄的大家哭笑不得!
她们当时的逃难路线和爷爷他们省教育厅的内迁路线大致相同,也是建德——永康——丽水——云和等地。不过由于她自小聪明,跟着学校一边逃一边学,期间还连跳了好几级(赵家擅学习的基因又在她身上展现)。所以抗战期间若蕙姑妈不但没耽误学业,还提前了几年。等到抗战结束回到杭州时,她已经初中都念完了,1946年直接考上了高中——浙大附中。
(二)。
杭州奶奶在抗战前后也是异常繁忙的。她不仅要完成横河小学这所模范学校的日常工作,还要抚育两位年幼的女儿。但她在这期间,还编写了好几本教育书籍:
1《卧薪尝瞻》——彭惠秀——《教师之友》——1935年第1卷第2期
2《小学学生费的处理问题》——彭惠秀——《教师之友》——1935年第1卷第2期
3《国防教育与国语科教学》——彭惠秀——《进修半月刊》1936年第5卷第6-7期
4《关于儿童健康的几句粗浅话》——彭惠秀——《杭州市政府教育周刊》——1935年第228期—南京师大馆藏
5《国防经济》——马寅初先生讲、彭惠秀记录——《浙江青年》——1936年年第3卷第2期等
随着抗战的战火蔓延,战区难童增多,急待抢救。辗转到达丽水后,在碧湖镇,杭州奶奶彭惠秀出任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第一保育院院长。
(三)。
说起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第一保育院的抗战故事,一时半会可说不完。而且,一定会提到李家应,王映霞,孙多慈等名字。让我为你们一一道来。。
“抗战进入第二年,浙江省战区儿童,和祖国各地地抗日前线的儿童一样,处在日寇摧残之下,大批儿童或死于战火,或被运到日寇后方,施以奴化教育,侥幸活着又未被运走的,也是流离失所,面临饥饿和疾病的威胁。因此,抢救、保育难童,成为与日寇作斗争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党为了推动妇女救亡运动,抢救和保育受难儿童,由邓颖超、何香凝、李德全等同志发起,以“国家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的名义,由宋美龄出面,于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各地成立分会后,改称战时儿童保育总会,会址迁至重庆,接着,许多省、市纷纷成立分会。
浙江省在战时儿童保育总会的推动下,由省主席黄绍竑的夫人蔡凤珍和省财政厅黄祖培的夫人黎沛华出面,内部由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妇女积极筹备,于1938年6月5日借金华真神堂召开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成立大会。到会的有浙江省的上层妇女、各地各阶层的爱国妇女120余人。大会通过了会章,选出15位理事,除了省主席黄绍竑的夫人蔡凤珍和省财政厅黄祖培的夫人黎沛华外,还有省政府秘书长李立民的女儿李家应,有从延安陕北公学出来的戚铮音、中共地下党员杜永康、程为昭、贵畹兰,进步青年和爱国妇女肖崐、彭惠秀等。
保育会成立后即设临时保育院,院长是理事彭惠秀。三个月后正式批准为浙江省第一保育院,院长是理事李家应。1939年10月由于战区扩大,难童增多,增设第二保育院,院长先是常务理事戚铮音,1943年由保育院教师戚行之接任。
保育会的理事长、理事人选、组织分工、人事安排等基本按照我党预先的布置进行的。
在八年抗战中,特别是前五年,保育会在我党的领导与推动下,保育了一批战区儿童,培养了革命后代,做了大量的妇女工作,为党提供了革命活动的场所。”——“”部分根据戚铮音《回忆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编写,原载1985年9月浙江省妇女联合会编妇运史资料专辑《抗日烽火中的浙江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