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如果这样读石头记> 第13章 013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013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1 / 3)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家山随处可行楸,(到处都可以找到楸木,作为棺材入土)

荷锸携壶似醉刘。(竹林七贤中的刘伶,经常让随从带着铁锹,说“死便埋我”)

纵有千年铁门限,(用铁包住门槛,门槛千年不坏,妄想挡住死亡)

终须一个土馒头。(坟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化为灰烬)

四大形骸强首丘。(归葬故乡)

蝼蚁乌鸢何厚薄,(庄子临死前拒绝厚葬,说埋土里蚂蚁咬,丢地上被鸟啄食,都一样)

临风拊掌菊花秋。(菊花被风吹动,嘲笑世人看不透)

这一章回的题目,取自南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本来最初是想留给十五回。因为十五回,会提到“铁槛寺”“馒头庵”。但是,那已经是这一系列短片的收尾,感觉稍有不适。而从十二回开始到十六回结束,小说中的人物,就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不管是猥琐的贾瑞,或是妖娆的秦可卿,或是有苦难言的丫头瑞珠,或是单薄的秦钟,或是恨铁不成钢的秦邦业,他们一个个相继死亡。所以,这个题目,左思右想,还是放这一回合适。

从我记事以来,就觉得周围的人,都避讳一个“死”字。好像是整个民族,都避讳谈“死”。电视上,有很多养生节目,教人如何长寿。但是,除了抛头颅洒热血之外,似乎没有一档节目,没有一篇课文,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当然,我说的面对死亡,是寿终正寝,正常死亡。

死亡对于个体,是生命的完整终结。对社会而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天在生命长度这个事情上,是最为公平的。一个人不管生前轰轰烈烈还是窝窝囊囊,不管你精心保养还是胡吃海喝,老天也只给短短百年左右的寿元。离世以后,一了百了,让新生代,有重新洗牌的机会。

我女儿今年五岁半,我们在一起,也聊过关于生命的话题。她也知道,从出生、婴儿、少年、成年、老去一系列的过程。

她问我,当她长到我这个岁数,我是什么样子。我回答她,说那时候我六十多岁,算是老人了。她又问我,有没有祖爷爷老。我说祖爷爷九十岁了,我那时候还差三十岁呢。然后女儿问我会不会死,那我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了?我当然不能给她解释,我们火化的火化,腐烂的腐烂,最终消散得一干二净。

我绞尽脑汁,想到了《狮子王》第一部里面,Mufasa和Simba的对话,于是套用过来,应付女儿。我给她回答,人死了以后呀,就变成星星,你看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就是他们在天上看我们呢,以后我死了,也会变成星星,在天上一直注视着你。女儿问,那祖婆婆是不是在天上看着我们?我说是啊,你看晚上有一颗星星一直跟着你的,对你不停的眨眼,那就是祖婆婆死去以后,变成的星星。

女儿本来挺伤感的,觉得生命最终是走向消亡。但是,一听到人死以后,会变成星星,立马兴奋起来,问人死了,会变成星星,死亡既然是这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祖爷爷还没死呢?我立马义正言辞的警告她,在祖爷爷面前,不要说死字。然后憋了半天,急中生智,回答女儿,人的生命的长度,决定死后变成星星的大小,活的越久,死后变成的星星就越大,就好像玩游戏练等级一样。

于是,女儿终于不问了,她很满意我对死亡的整个回答,我也舒缓了一口气。

其实每每想到死亡,我也挺伤感的。《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和林黛玉,面对生死,是比较坦然的一种人生观。但是他们的坦然,各不相同。贾宝玉总觉得活着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既然人终须一死,那在生前,就要珍惜这段旅程中的点点滴滴。林黛玉恰恰相反,觉得曲终人散,人始终是要走的,所以也就对生命中的其他过往,漠不关心。

闲话少说,继续回到文本中吧。

上一回末尾,带出林黛玉父亲病重,贾琏护送黛玉回家探病。贾琏没在家,王熙凤晚上也觉得无趣,“早命浓熏绣被”,早早睡了。还是要注意细节,通过熏绣被,再次带出,这时候,还是初春,是比较冷的。我以前也担心过,古代没有电热毯,那睡床岂不是冷冰冰的。其实我多虑了,他们会用笼子罩住火盆,有钱的,放一些香料进去,把被子放到笼子上,熏得又香又暖。

凤姐边睡边计算,贾琏行程到何处。可见凤姐对贾琏,不管是不放心,还是担心,总之,还是很上心的。不知不觉,浑然睡去。一觉就睡到“三鼓”。解释一下,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三鼓”就是凌晨一点左右吧。

迷迷糊糊中,秦可卿从门外走来,与凤姐辞别,并警示凤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其实这不单是对贾家的警示,也是对凤姐的警示。贾家百年昌盛,也会有衰落。凤姐争强好胜,最后一样悲剧收场。凤姐觉得秦可卿的话很有道理,询问永葆富贵之法。秦可卿则给凤姐说,否极泰来,荣辱周而复始。这岂止是说贾家,这简直就是揭示了生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