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阳押着缴获的辎重赶到榆楚镇时,朱温早就到了。
榆楚镇已是一片残垣断壁,看样子是刚刚被毁的,很多房屋还冒着滚滚浓烟。赵东阳无法判断这究竟是鄜延军干的,还是朱温干的。当然了,是谁干的都正常。
赵东阳不像张寻,在晚唐,他没有立场。或者说,之前他的立场在张寻那,但是现在,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活下去。至于为大唐效力还是为黄巢效力,对他来说,都是一样。并非他没有是非观念。只是,想比较出官军和义军到底谁更好一点,实在很难。
“火是唐兵放的。”朱温忽然出现在赵东阳的身旁,似乎在解答他的疑惑。
“嗯,意料之中,这帮混蛋……”
“没烧太干净,我又放了一把。”
“呃……”赵东阳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幸存的百姓,我会把他们迁到长安去。如果不烧得彻底一点,他们还会跑回来。”朱温的语速很慢,但是语气让人不可置疑。“你知道,这里是战场,他们住在这,早晚会死。”
“大帅果然宅心仁厚,这些百姓遇到您,真是有福气。”赵东阳也懂拍马屁。
没想到朱温听了却并不高兴,反倒板起面孔说:“说得什么鬼话。咱都是武人,少跟读书人学。这些人去长安难道是享福的?黄王麾下大军二十万困守长安,漕运断绝,早晚要断粮的,需早做打算。”
赵东阳听了心里一颤,早做打算?做什么打算?莫非将这些百姓迁往长安,是为了当作储备军粮?!莫非断粮之后,黄巢军就要吃这些百姓?!
朱温仿佛看透了赵东阳的心思,问:“吃过人肉吗?”
赵东阳摇了摇头。
“别着急,会有机会的。”说罢朱温哈哈大笑。笑得赵东阳汗毛都竖起来了。
朱温忽然敛起笑容,吩咐道:“这些百姓,就有劳赵将军一趟,将他们送去长安吧。”
“什么?现在?”赵东阳对这个命令感到意外,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际,怎么竟然让自己去干押送百姓这样的闲差?
“当然是现在。马上就要打大仗,这些人往哪放?”
“可是……可是正在用人之际,一千人去押送几百个百姓,会不会浪费兵力?”
“谁说那么多人去了?你领两百骑去,剩下的兵都交给庞师古。”
赵东阳明白了,这一定是对自己的惩罚。他已经被“冷冻”,剥夺兵权了。
朱温虽然没有挑明,但显然已经知道了放走李孝昌这件事。赵东阳知道再说什么都已没有用,朱温已经给自己留够面子了。只得领命。
其实朱温并不想跟李孝昌动真格的。他若全力拦住鄜延军,虽然尚让的计划得以实施,损失最大的还是他朱温。
所以他思前想后,决定派赵东阳去拦截。他认为,赵东阳以一千敌五千,胜算不大的情况下,或许会顾念曾为唐军的旧情,不与李孝昌死磕。这样朱温就能把自己从尚让的套子里摘出来。而黑锅,有手下人去背。
没想到赵东阳的表现让他既兴奋,又琢磨不透。
兴奋的是,赵东阳竟然以一千骑兵,闪电般的击溃三千鄜延军,自己损失微乎其微。手下有这样的神将,怎能不兴奋?
琢磨不透的是,据知情者说,赵东阳竟然在最后时刻,放走了已经在做垂死挣扎的李孝昌。这究竟是为何?赵东阳的表现前后矛盾,让他难解其中缘故。
为了给尚让一个交代,又不想过于刺激赵东阳,他才把赵东阳调离战场,也算是一种保护。
赵东阳十分郁闷的回到军营,立即集合手下所有士兵。
刨除阵亡及重伤者,还剩800余人。他开门见山,说自己要带两百人护送百姓回长安,剩下的人就要到前营指挥庞师古那里去报到。
士兵们马上都明白了,赵将军一定是因为放走唐朝节度使,受了惩罚,被降职了。跟他去长安,肯定不算什么好差事,没有立功的机会,也难以获得什么赏赐。
赵东阳说:“愿意跟我去长安的,请出列。”
裴继祖第一个站了出来,紧随其后的,是当初青龙都的三十余人。赵东阳感到了一丝欣慰。看来这些人,不管自己走到哪里,都会追随了。
让他意外的是,郭言也站了出来。然后陆陆续续的,八百人中,站出了将近一半。
赵东阳的郁闷已经一扫而光。没站出的那些,大多是刚刚拨到自己麾下的。而那些相对老一点的部下,也就是曾随他去高陵诱敌的那些人,几乎都站了出来。这种忠义,让他既感动又自豪。
他没有在这些人中挑挑捡捡,凡是站出来的,全都带走。至于朱温的两百人之限?管他呢。我的兵,我做主!
东渭桥已被唐军弃守。赵东阳选择从这里渡河回长安。他领着四百骑兵,押着五百百姓,离了榆楚,缓缓南行。
百姓携老扶幼,一路哭哭啼啼,十分不配合。七八里路,竟然整整走了一个下午,日暮时分,才到东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