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随着几声晨钟的敲响,紫宸殿里,陆陆续续的走进了一些前来上早朝的大臣,他们站在各自排列好的位置上,神情有些懒散。
一反常态,赵佶竟然是比大多数大臣们都来得要早一些,他的脸色异常的沉重。
这让台下的大臣微微诧异,有些不明所以。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竟然连一向不想上早朝的赵佶都开始赶早了?所有人的心里都出现了一些急躁。
而看着殿下的这些情况,赵佶却是不禁的勾唇一笑。
没有人真正的知道,他昨天跟李扶南谈了什么。
总之,这就是一场豪赌,一场惊天的豪赌。
本来的话,如果不和李扶南联手,北宋靠着这城里的十几万大军,就算不能够奈何那些梁山匪寇,自保却也是有余。而等到和金国对抗的大军回程,再剿灭这些梁山匪寇的话,是绰绰有余的。
但这也只是最理想的可能了,更大的可能是大军被金国纠缠住,甚至打败了,根本就回不来,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到底是一线希望。
即便希望很小,小到几乎可以让所有人都忽视了,也比没有要好。
可一旦依李扶南所言,便已经没有了退路。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一点儿,但到底,赵佶还是有了决断——与其漫无边际的等待着那么一个不靠谱的希望,还不如自己去拼搏一番,反正他都已经快被逼到了绝路。
于是,就抱着这样的想法,赵佶看着大殿之上的众人,轻咳了一声:“近日以来,梁山匪寇已经兵临城下,不知各位爱卿可想到什么退敌之策?”
几乎每日来,朝堂上,都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然而总是一阵嘈杂的喧嚣声之后,恢复平静。
在场的人,其实大致分为两派,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但关键是,主战的那些人之中,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带兵出击,而主和的那些人当中,也根本没有人能够提出什么有用的意见,最终只得固守城池。
不是没有人去劝降,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分封,但事实上,梁山匪寇已经是铁了心的要造反了,除非他们将北宋的江山拱手送上,不然的话,以目前的情况,大概是没有和解的可能了。
可将北宋的江山拱手送上,那是可能出现的事情么?至少,就没有人敢在大殿上提议,不过那些人心底的小心思,却是无人得知了。
但今天不同,所有的大臣都不由的感到一丝风雨欲来的气息,一时之间,竟然是没有人回话,这个时候,谁敢说自己就一定有什么办法了呢?
要是真的有退敌良策,他们如今又何至于到这种地步?你以为这些大臣们,真的愿意被一群匪寇包围着,只能够缩在城里,苟且偷生么?
沉默了会儿,见无人应答,赵佶轻咳了俩声,笑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话要说的,那孤也就不客气了,对于这件事情,我倒是有了一个想法,不过,在此之前,还得让你们见一个人!”
话音刚落,随行的太监便是一喝:“宣,李扶南进殿!”
顿时,一个锦衣玉带,俊逸非凡的男子出现在大殿里,一步一步,都仿佛带有什么旋律,不可谓不扣人心弦啊!
那男子手握着三尺青峰剑,脚步不急不缓,一步步的来到大殿中心,声音平淡:“草民李扶南见过皇上!”然后转过身来,对着诸位大臣,微微一拱手,不再说话。
见此一幕,众大臣都愣住了。
这到底是什么跟什么嘛,他们的目光直直的盯着李扶南,半响也想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刚刚赵佶说自己想到了退敌之策,却又让他们先见一个人,现在见到了这人,可并退敌之策到底是什么嘛?
好在赵佶也没有卖什么关子,就将昨日和李扶南商量好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个时候,必须主动出击才有机会。
但赵佶的话语一说完,殿里便是一片的反对之声,主和派一个个言辞犀利,仿佛赵佶出了什么天大的错一般,而李扶南在他们的眼里显然就是那种谄上媚下的小人了。
见此,李扶南苦笑了声,也不在意。
赵佶的目光望向那些主战派,这时,他们却跟哑巴了似得。
对于他们来说,这时的情况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打,可关键是,谁去打呢?几乎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因为这种情况下,一站出来,几乎就已经是必死的结局了,而且,就算再怎么英雄善战,又到底能够杀得了多少敌人?
目睹着这个情况,赵佶只好在心底叹息了一声,不过对于他所说的事情,赵佶显然是坚定了决心,既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那么他便指定好了。
“殿前司太尉高俅、枢密院太尉童贯听令,即刻点兵,准备备战!此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毕其攻与一役!”
“诺!臣等听封。”
虽然还有些不愿意,但这时候,圣旨都已经下了,不可挽回,他们也多少的了解了一些赵佶对于这事情的决心,不再反驳什么,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