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独眼龙王
百灵灵圈在笼里头,有翅有腿不自由。
凤凰落在大雁群,抖不开翅膀展不开翎。----题记
当云海弟兄俩被捆绑到,一间大屋子里,有一个营长模样的人把他们从头到脚看了个遍。
把年轻一点,身体好点全部拉出来,站在一边。
刘云海一扭头,看到院子里也有不少年轻的士兵,快站满了院子。屋里走出一个五十多的中年人,看了看他们,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这个男人朝营长点了点头,互相使了个眼色。
营长说话了:“弟兄们,王掌柜的有一段渠需要你们去挖,省得你们去打仗,要好好干,回来有奖励。”
这个王掌柜,是河神王同春柜上的管家。
说完,挥手让他们跟着这个中年人走,去挖大渠。
王同春何许人也?
说起王同春首先说一说走西口。
“走西口”,约从明代中期开始,其**出现于明末清初,直到清朝末年,前后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历史。
“走西口”不仅改变了成千上万“口里人”的命运,而且对于改善塞外人口结构,促进塞内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王同春,字浚川,乳名进财,清咸丰年1851年3月10日生,河北邢台石门村人。幼年家贫,五岁患天花,一目失明,外号瞎进财。七岁读私塾六个月。九岁随他族祖父王成远到塞外河套磴口及西山咀等处,习做鞍鞯鞭辔技术营生,与蒙古人相交易。他不喜欢学习鞍辔技术,反愿从事挖渠浇地一类劳动。1863年,他体力渐强,开始受雇为附近居民挖渠,两三年之后,又到临河,为别人挖渠,悉心水利,很有长进。
十八岁时,在万德源商号正式当渠工,并担任了渠头。此后,在改挖老郭渠时,王同春的意见往往胜人一筹,起了主导作用。
1881年王同春因学会蒙语便直接与蒙古人打交道,租得三合庙喇嘛地一段,自行垦耕。
光绪十六年,王同春把原刚目河附近的土地和渠道收买过来,于光绪十八年进一步开挖丰济渠,历经8年完成。他在光绪十七年开挖沙河渠,雇用口内逃来的灾民施工,历时4年完成。义和渠、沙河渠和丰济渠是王同春自己修建的3条干渠。同时,他还和别人投资合作开挖的干渠有2条,刚济渠和新皂火渠。
另外,王同春参与制定修建方案并指导开挖的干渠5条:
永济渠;通济渠;长济渠;塔布渠;杨家河渠。
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王同春已经拥有干渠5条,支渠270多条,为开渠投资的工银约在1350万两之多,可灌水田7000多顷,熟田27000余顷。
这些渠道,经过历年的修挖和调整,到民国年间,已经成为河套地区的10大干渠。
凡是经王同春所开的灌溉渠,进水无不畅通,灌溉自如;凡是他人所开之渠进水不畅者,经他亲临指导或整修,都会畅流无阻。后套地区的黄河水利的强势开发,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蓬勃发展。
1891年到1902年,晋、察、冀、陕等地遭遇大旱,王同春先后4次共调出粮食95000余石到各省救灾。
王同春修建大干渠和支渠的长度加起来就超过了4000公里,所动用土方无法计算。
在当时文化非常闭塞的塞外河套,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设备的情况下,王同春这个只读了几个月私塾的汉子,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总结出来的土办法完成如此浩大而艰巨的水利工程,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于是,人们给王同春起了个绰号,叫“独眼龙王”。
龙王的后代,命运坎坷,三个儿子都被人民政府镇压,不得好死。
是非评说身后事20世纪30年代,天灾**常常降临于塞北。后套农业区域的百姓们依托黄河灌溉,尚可喘息。然而,河水暴涨决口成灾,或者春旱无雨赤地千里也是常有的事。灾年盛夏,后套的农人们便在黄河渠口放河灯。入夜,万籁俱寂。百姓们捧着用蜜腊烫底的纸船和纸灯,放入河渠里任水漂流。天上的繁星和河里的纸灯交相辉映,肃穆中忽然有僧尼鸣锣诵经。百姓们则竞相祈祷,呼唤着“进财河神”的名号,祈求保佑。“进财河神”其实是一个人,小名王进财,大号王同春。河北省邢台县人,12岁走西口到达黄河后套之地。1925年病逝,享年74岁。1951年,王英被镇压于北京。此人在日军侵华时期曾任伪绥西联军司令;抗战胜利后,又任国民党第十二战区骑兵司令。他的父亲是王同春。1951年,王喆被镇压于绥西五原。此人在国民党统治期间曾任绥远省参议员兼绥西水利局副局长。他的父亲是王同春。1951年,王云卿被镇压于包头。此人曾任日本特务机关道生组织的联络员与情报员,有罪于祖国。她的父亲也是王同春。“进财河神”王同春家门不幸。后套这个地方今天的巴彦淖尔市完全是一个组合的行政区域。清代,乌拉特东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