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上的小故事> 第19章 “ 炉边谈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 炉边谈话”(1 / 1)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罗斯福有点倒霉,按照平常人的思维,实在不该在这个时候担任美国总统。在1932年冬天,美国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1300万,很多人只能依靠极少的私人施舍和政府的公共救济糊口。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席卷了美国。经济萧条逐渐演变为********,就在罗斯福上台的20天前,1933年2月14日晚,美国银行业开始崩溃,大批的银行宣布倒闭,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亿美元,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存款,银行挤兑风潮遍及整个美国。3月4日,当罗斯福宣布就职的那一刻,美国金融的心脏停止跳动了,证券交易所被迫关闭。罗斯福上任后的第二天,就宣布全国银行停业4天,并颁布了《存款保险法》。但是,这样的举措并不能挽救什么,充其量不过是短暂的遏制而已。罗斯福必须要找到更好的办法来重拾民心。他的幕僚告诉他,想要重拾民心,必须先取得百姓的信任,让他们知道总统是和他们站在一起,并能和他们一起度过这个艰难期的。在幕僚们的策划下,罗斯福总统制订了一个演说计划。于是,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就开始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装置扩音器。罗斯福给这些人提建议说,自己希望谈得亲切些,就像在家里和邻居聊家常一样。在商讨这个节目的名字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比彻信口说道:“既然是在壁炉旁边举行的谈话,那就叫‘炉边谈话’吧。”罗斯福总统立即同意了这个名字。罗斯福上台的第八天,“炉边谈话”正式开始。这个节目很有特点,既无严峻的说教,也没有执意的辩白,而像是同亲友促膝谈心一样。罗斯福的谈话亲切真挚,简洁实用,他娓娓地向人民解释当时的经济危局以及银行暂停营业的做法的合理性,然后又向美国听众保证:“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他那磁性的嗓音和真诚的态度,激发了美国人坚定的信念。就这样,第一次“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天一早,重新开业的银行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人们将大包小包的黄金和货币重新存入银行。三天之内,美国有574所银行重新开业。在罗斯福担任总统的12年里,这样的“炉边谈话”共进行了30次,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而这一收获的背后却是真诚与辛苦的付出。从第二期开始,罗斯福就把准备工作做得很完备。在开播的一个星期前,他就把他的几个主要撰稿人找来,围绕着演说的主题准备材料。晚餐之后,罗斯福亲自审阅初稿。他总是先翻看最后一页的页码,然后嘀咕着,“至少要删去百分之九十二”。然后从头看起,并在某些段落中口授增补材料。待到审阅完毕,讲稿已经比原来的篇幅增大了很多。撰稿人连夜整理,赶在第二天早餐前交出,以便让罗斯福吃饭后审阅。就这样反复几次,直到节目开播的前两天,罗斯福才开始优化讲稿,包括结构的严谨,条理的分明。然后又朗诵一遍,看看效果如何。罗斯福经常会把全篇演讲词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不过在真正开播的时候,罗斯福又不是照本宣科,有时候会随意发挥,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就是讲我心里要说的话。”当然,罗斯福总统并不是只在炉边谈而不做,而是“边谈边做”。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仅3月9日至6月16日间,就通过了70多个新法案,史称“百日新政”。新政的实施将美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而“炉边谈话”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