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忌激进,这道理不知在心间盘旋了无数次,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他怎会执迷不悟,然而每当静下心来,深夜入睡,梦魇如魔般困扰着他,怎能做到为之所为,随遇而安?他本天资聪慧,禀赋奇特,是位习武良才,无奈在他的心事中,总不能安然,一静下心来满脑海中皆是爹妈惨死时凄惨的情景,还有整个氏族仇人脸上狰狞的面孔,他们露出丑陋不堪的嘴脸在嘲笑、戏谑、讥讽自己,使得内心堪受煎熬与折磨,所以他怎能甘于现状,就此屈服于平淡的生活,每天借助劈柴、挑水等粗鄙的杂活磨砺自己身体的力量、强度、韧性、意志、承受、灵活、机智等等,凡同龄之中无人可及他的辛苦付出,是乎若能与“少林四大金刚”的喜、鉴、敬、若四位众人心目中的年轻高手相比,也必不输于他们,但少林寺的每项绝学都是年深日久、厚积薄发的武功,寻常武功在常人手里练上三五年便可立见成效,与之相比,甚至在早期能胜过少林武学,但随后几年,少林寺借助坚实的功力,加上沉稳的气势,暂能与天下其他武功打成平手;再过数年,少林寺的武学才能彰显奇效,力压群雄,这就是循序渐进的练法,但这样绝非李啸云心愿,常人或许认为能在少林寺中修炼艰深武学亦属至高无上的荣耀,然非他本愿甘心,平日里看他一脸镇静,心无旁骛,甚至止水空明,其实他内心无比澎湃,就像铁锅里的水一样,在烧得极旺的炉火中炙烤,愈来愈激烈,愈来愈翻腾,所以私下用功的程度与艰辛更是无人能及。
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残喘苟活在世上,仇人在眼前却心有气而力不足,爹娘惨死眼前,就连收敛尸首,落至凄零寒心,自己妄为人子,如不好好酬酢步骤一番,真是屈为人也。一时心中更加郁结气恨,咬牙切齿地痛恨之下,用力在树干上重重地击出一拳,又是一阵簌簌声响,又是积雪掉落,砸将下来的是雪团夹杂着几根松针,将自己惊醒。
树干上深深凹陷处现出一个清晰的拳印,李啸云不由沉思,为何自己迸发激愤、暴怒时所发出的一拳竟有这么大的威力,难道悲痛也是一种力量?回过神来再击打树干时,只觉手上阵阵火辣辣之感,反被树干震得吃吃生疼,百思不得其解,不由想起本相前些时日传授自己武学精要时与《洗髓经》上所指出的大有吻合的地方,以强御强,相若之时,必定两败俱伤;以弱御强,无疑如卵击石,自败大伤;以强御弱,自负谨慎,必能运筹帷幄;如果两强相较必然因极其细微的变化影响关键。
这让自己获益良多,不禁浮想联翩起来,此树坚韧不拔,都视为千古正直、傲然凌寒的代表,人之所以能征服万物,不是借助强横霸道的气势,更不是灵活巧变的避开,而是善于运用以己之长,攻之短弱,这样才至不败。我的力气再大也不能硬生生地打断、击倒、甚至连这棵树的外皮都不足以伤到丝毫,可不是当年的鲁智深见它不爽、碍事,仗借一时气度将它连根拔起,这些都不是我的长处,以己之短,攻其之长,苦不堪言,其累必己,输败皆然。
一想到简简单单的一拳尽然带出这么多奇思妙想,突发奇异,李啸云又爬上树枝折下一根手指粗细的枝条,随即跳下树来,将折下的树枝放在面前的地上,不去枝桠,不去树叶,静静地坐倒靠在树干边,对着树枝愣自发神
过了一顿饭的功夫,李啸云提气凝息,聚神运力,忽地一拳,朝地上的树枝击出,劲风凌厉,并未直接击在树枝的任何一个地方,劲风过处,只震得几根松针款款摇摆,并无其他异常,还是静静地、原封不动、丝毫无损地呆在原处,意趣盎然地叹道:“看来刚猛凌厉也不能伤到柔韧毫末的一根松针,看来我的想法太过天真了些。”原来他想借助瞬间之力使出的一拳能不能击断细若指尖粗细的枝条,就算办不到,击落松针,那怕一根也好,也就证明自己的妙想天开是可行的,可惜大错特错了,还有些愚昧自欺的意味,自嘲道:“想不到我真是好高骛远,一套龙爪手还未练熟,便想独辟蹊径,独创武功,真是可笑不自量,试想世间那些绝顶聪明,独到造诣的武学宗师哪一位不是经历千锤百炼,日积月累才为后世遗留下宝贵的经验,我单凭狂妄自大便能与历位比肩,真是贻笑大方。”自嘲之间大有自谑的意味,但又觉自己的志向与意愿是乎并未有何过错,冥思回味道:“我就不信了哪一位万世敬仰的前辈高人天生就是创造武学的奇才?李白诗云:**************,他们既是人,我李啸云便连效摹前人的想法也是错吗?他们能办到,我何尝又比之逊色,相形见绌了?”一念于此,心中的郁结不忿,进而换作欣慰顿扫阴霾,他暗自看着面前折下的一根松枝,苦想费解地凝望出神,又想其中是否能有所得悟。
是不是哪一位前人也想过以罡烈纯猛劲力去击断过一根松针?别说这是一件令人捧腹大笑的愚蠢呆笨行为,甚至做出来后世怡羞,但其中深意却又有几人能勘破?正如佛祖割肉喂鹰,投身虎口,孔雀吞身后才有佛祖得悟之道,最后慈悲念及此功德尊奉为大孔雀明王,亦佛母等等,孔丘尚有不得志后著《春秋》,司马迁遭腐刑才留下纪传体《史记》,屈原悲愤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