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菜九段师友集> 国医大师李济仁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国医大师李济仁19(1 / 2)

李老的长子张其成,医文两道兼通,事业蒸蒸日上,声名日益远播。可能属于对李老退休后乐趣的最大贡献者,因为有关他的报道不时见报,仅仅沉浸于这类报道,就要耗去李老的大量时间。其成最初的成就是在周易方面,他天分高,雄心大,一出手就是大气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其成主持编纂的易学大辞典属于国内首部,当时其成只有三十出头的年纪,在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任教。其成编辞典时,菜九尚不知编辞典为何物,日后菜九也独编了若干词典,知道其中的甘苦。而其成当年干这种活时,还没用上电脑,做卡片、统稿的过程相当繁难,影响了日常生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听其成当年的同事说,其成当时的状况就一个苦字,简直是家无宁日啊。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其成今天风光无限,而这一切风光,无不源自其当年的苦。像什么创办第一个易学院,开办企业家的国学讲座,在各档电视传媒上大讲国学与易学,均为其当年辛苦的回报。张其成的第一个国学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钱超尘教授跟菜九关系很铁,他对菜九说,其成不仅仅是北中医的骄傲,也是他个人的骄傲。其成的书法颇为可观,在广西科技出版社的那个易学讲义里,所有的插图文字均为其亲写,搞得菜九颇为眼热。故而菜九出书时,就央求其成为我题写书名,但菜九对其交差颇多抱怨,跟他的精品相比,打了好几个折扣嘛。后来其成的学生邱浩先生告诉我,写字也是要有状态的,张老师不可能不用心,至多是不在状态。这本是最普通不过的道理了,菜九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居然也搞了个当局者迷,借此机会向其成道个不是吧。不过菜九已打定主意,总有一天要去其成的画室里将其墨宝的看家狗拿走。(看家狗者,手迹中的镇室之宝是也。)至于能否拿得到,还要看其成的雅量与菜九的皮厚及纠缠功夫。

李老唯一的女儿李艳,排行老二,行医较早,其学医之始,即在父母身边,一直在一起生活,当为得两位老人家医术最多者。李艳生的小巧玲珑,比菜九小不了几岁,但菜九读书期间,也搞不清其年龄,还真把她当小孩子看待呢。就这个小孩子模样的女子,在两位老人家的栽培下,也成长起来了,现在也是皖南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了。近年,菜九在单位里承担了《四库全书系列伤寒类医著集成》的大型编纂项目,任务相当繁重,就请李艳帮助承担相当部分的点校加工任务,这种活非常累人,菜九的要求又高,能入我法眼者寥寥,不过李艳的活还是较为扎实的,她能较好地实现菜九哥们王旭光老师的编撰意图。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初,菜九也没将其看得有多困难,进行起来才知道,即使是点校尺度这个基本的东西,落实起来就非常不容易。而李艳毕竟是家学渊源,用不着菜九费心,就把活干掉了。

李老次子小三子李梃,是张李之家唯一一个留在老家定潭的家人。菜九在李老处就读时,李梃已经在老家工作,好像只见过不多的几次面。2005年,菜九参加了由其成挂帅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在黄山的会议,报到时,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怪眼熟,仔细一看,这不是小三子吗。李梃也认出我了,你是小周吧。还是用二十年前的称呼。菜九笑道:我比你大哥还大,你还喊我小周呢,昏头喽。看到小三子头发已花白,感觉到他的日子可能过得有点艰难,菜九就问起其工作情况。李梃说,十年之前他就病退了。什么病,从李老那里遗传的三高。三高到不能坚持上班,这个病可真是不轻啊。但菜九看小三子可不像有那么重病的样子。他解释道,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他是自己用药治疗,不仅如此,还开设中医诊所,收入也比上班时高出不少。定潭张家后人血脉里流淌的就是治病救人的因子,到了自己有病时,还是可以化险为夷的。李梃作为定潭张一帖的第十五代正宗传人,现在又在定潭这个地方树起了张一帖的招牌。估计李老与师母要对其特别关照——把医疗绝学尽数传授,毕竟张一帖的旗帜要小三子来高举嘛。果不其然,“世传张一帖诊所”正因为李梃而重树大旗,定潭张一帖的祖传末药亦由小三子李梃研制为成药,更为广泛地为当地民众服务着。菜九以为,李梃的医术至少有三点与祖上张一帖有相通之处:其一为亲自采药,小三子在定潭诊所开出的所有药方,均为自备药材,这些药要靠平时采集,祖上所传的这张末药方,也是用自采药物制成的。其二为诊费低廉,行医主要是用来行善积德,服务于乡里乡亲的,又有祖上的传统存在,收费高就不合适,病家有钱可以多付,没钱可少付,甚至不付,拿点蔬菜给他即可。其三为声名远播,如今小三子的医术也日益高明,声名日隆,应诊者也开始遍布全国,与祖上所不同者,祖上是患者要从各地抬到张家,而如今,小三子可以电话远程传授药方,估计这种传授药方也就分文不取了。最可贵者,小三子并不因为这种没有效益的远程开方,就稍有怠慢,他会在电话里反复详明地讲清楚药名剂量。当代张一帖李家小三子李梃恩惠所及,其范围或者超过了祖上的皖、浙、赣,有上海的、温州的,还有远在广州的。小三子不仅在定潭当地传递着张一帖的医学薪火,而且也维护着张氏的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