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期(所谓文革,现在都界定为十年****,而按当时的实际情况,应该是以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为分界线,此前算文革,此后则不算),安徽中医学院撤并到安徽医学院,李老出任安徽医学院(现为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医疗组组长。1972年底,李老主动请调,从省会合肥南渡过江至位于芜湖的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及附属弋矶山医院工作。该院的前身是芜湖医学专科学校,建于1958年。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其皖南分院,1974年国务院批准独立建院,为皖南医学院。
文革也是李老的人生转折点,本来一直向外走的李老,经过文革,开始对回走了。从表象上看,李老确实有回到江南照应家庭的理由,但菜九以为,在这个理由之外,应该还另有理由。可能人们会认为菜九此议属于节外生枝,对放着现成答案不用、搞标新立异的做法不以为然。你的老师、师母俱在,你的师兄弟们还不比菜九了解情况吗,他们都这样解释这种事,你另搞一套怎么可以嘛。但菜九是搞人之常情的,总是能从最平常的事件中发见其隐情。如李老离开合肥南下的问题,应该不是像他一向所说的那样简单。因为家小的问题是个老问题,以前没去管,十多年后也没有到非去管不可的地步。因此,菜九以为其中另有隐情,这种隐情又与文革有关。文革期间,虽然李老非常超然,但毕竟也受过批斗受过管制,也见过了太多的丑恶。在太平时节,人可以戴着假面具,而在大乱之中,那个假面具被很多人取了下来,人的真面目从来就不会好看,那么暴露出来的不会有什么好东西。生活回复到平静状态后,即使你仍然想戴上以前的假面具,看过你真面目的人,只会更加不舒服。李老要与那些斗过他的人,及看到过真面目的人,一直相处,会是怎么样一种心情。再兼之李老一贯持有的超然姿态,到混乱稍息后,文革中的对立双方,或者还会不时找李老评判是非,那就更是烦不胜烦。到了这种时候,如果能避开,当然是个不坏的选择,何况照顾家庭的理由还是蛮充分的。当然,像李老这样的业务高手,单位里是绝对不肯放行的。但因李老大文革大乱中对很多领导有恩惠,其中一些领导已重新回到重要岗位,他们看李老去意已决,也就玉成其事了。于是李老终于完成了从合肥到芜湖的搬迁,自此以后,安徽省的中医药研究与教学又添一重镇矣。
因文革期间各学校停课,搬迁到芜湖的李老也没书可教,就专门干他的老本行,给人看病。给头头脑脑或社会名流看病毕竟是少数,李老看的最多的还是普通患者。我们安徽的经济条件历来较差,很多群众就连看病都感到困难,所以李老对这样的患者最为尽心。他对菜九说过,越是条件差的患者,越是要认真看,还要精心挑选便宜而有效的药。如果遇到患者实在困难,李老甚至都会拿出钱来,帮这种患者买药。当时的李老收入也不高,又是多子女家庭,经济上一点也不宽裕,这种事情即使是偶尔为之,也是相当吃力的。但李老绝不会因为自己有难处,就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吃不起药,张一帖的家风与李老的善良天性,都要求他要尽自己的努力解决患者的困难。
文革后期,安徽中医学院又从安徽医学院里分离出来了。单列后的安徽中医学院立即就惦记起调动到芜湖的李老。以前的很多领导又重新走上重要岗位,他们纷纷给李老写信,请他务必要返回到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安徽中医学院,重掌教鞭。但李老不为所动,毕竟大乱还没彻底结束。而到了大乱彻底结束,各项工作很快都走上了正轨,安徽中医学院的各级领导又更加恳切地来信,请求李老尽快归队。李老记得非常清楚,有的领导已身患绝症,为了振兴安徽的中医药事业,还不停地给李老写信。他们以为,安徽中医学院如果少了李老,将是学校的一大损失。但李老已将家小陆续接到芜湖,皖南医学院对李老也非常重视与重用,因此,李老也不可阻挡地爱上了芜湖这个地方。兼之李老毕竟没有在芜湖经历文革的最黑暗与最血腥的日子,对皖南医学院与附属医院没有任何不良记忆,于是乎,无论各路人马如何劝说,李老都决心留在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与皖南医学院都是菜九的母校,李老留在芜湖是安徽中医学院的损失,就是皖南医学院的收获,何况就是为了让菜九有两个母校,李老留在皖医也没什么不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