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菜九段师友集> 国医大师李济仁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国医大师李济仁4(1 / 2)

定潭“张一帖”渊源颇远,相传为北宋名医张扩之后裔。今天人们可考知的“张一帖”之名,起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张守仁(1550~1598年)。据史料介绍,守仁先生之前,张家也世代行医,直到守仁先生因了特别的机缘,得到一位“异人”亲授医技秘方,从此便医名大噪。相传,张守仁的家风就是仁慈为本,对待患者不论贫贱均能悉心治之。当地各种史志都记载了张家的仁厚事迹。张一帖家靠在路边,自祖上起就长年在门口免费摆放茶水供邻人与过往路人饮用,而到了冬春流行病高发的季节,更是提前有针对性地将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放置在茶水中,日夜无偿供应,村民和过往路人因此受益无限。这种风气一直传了下来,到张守仁这代,可能做的更好,在当地善名远播。一次,张守仁在山上采药,看到一个乞丐昏倒在山路上,通过把脉,张守仁觉得这个乞丐没有病兆,便告知乞丐他没什么大碍。谁知这个乞丐做出一副疼痛难忍的样子,张守仁看这乞丐穷困无助,只好把他背回家中,好生侍侯着。就这样,这个无来历的乞丐在张家过了好些日子,受到如上宾一般的款待。一天,这个乞丐不辞而别,但留下了一个无名药方与讨乞用的拐杖。后来,这个药方就成了张氏家传秘方的核心成分,这个药方就是日后大大有名的末药,而那个拐杖,就成了张家的传家宝。很显然,这个乞丐是一个高人假扮的,以此来测试张守仁的操守,测试的结果非常满意,所以才有此不菲之馈赠。走笔至此,菜九不由得想起苏东坡在《留侯论》里咏张良有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僻居古徽州的张氏医家可能不会有张良那样的宏图大志,但其骨子里特有的大度澹定,应该是一样的。说来也巧,这个定潭张家,与汉代的张良还真有不小的渊源呢。扮为乞丐的高人,与当初圮上令张良穿鞋的黄石公,真正是异代同风。当年的圮上老人戏耍张良,后来的乞丐存心讹上张守仁,结果都是皆大欢喜——测试效果与结局也基本相同。张良凭借黄石公传下的兵法佐汉高祖打天下,张守仁凭借高人传下的医方奠定历史地位。想到这一节,菜九又不禁感叹,这个世界真小,定潭张家何止与张良有关系,与写《留侯论》的苏东坡也不是毫不相干啊。其祖先张扩曾师从当时的名医庞安时,而庞安时又与苏东坡大有交情且脾胃相近,庞安时的名作《伤寒总病论》就同时请苏东坡与黄庭坚写序,苏东坡还把庞氏的事迹记入了《东坡志林》。如果把李元善的家世渊源加上——张良、东坡加上老子、李广、李陵、李世民以及与他们干系绝大的李太白,李老崇尚的孔夫子——怎么菜九一向喜爱的人,都在这个地方扎堆了?看来菜九老是在这些人物中间出入周旋,也是渊源有自啊。此是题外话,打住不说了。

张守仁之后,其医学家世中间从未间断地经第二代张凤诏(1576~1643年),第三代张赓虞(生于1602年,卒于清康熙年间,具体年月失考),第四代张康荣(1640~1703年),第五代张灵汉(1663~1731年),第六代张锡(具体生卒年月不详,行医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第七代张进德(1730~1788年),第八代张魁寿(1756~1818年),第九代张觉之(1798~1866年),第十代张秋林(1823~1890年),第十一代张春太(1846~1912年),第十二代张景余(1884~1948年),传至张根桂(1908~1957年)为第十三代。张根桂,又名耀彩,字祥森。张氏之医名至张根桂而达到鼎盛,张氏医术也应该是在张根桂先生手里达到了顶点。张氏家族与李元善的共同特点是聪颖而早慧,根桂先生的医名也是在其早年创下的,根桂公擅治急性热病、经隧之病及其它急危重症,皖、浙、赣各地求诊者云至焉。如果在当地于半夜看到有人抬着患者飞奔,问都不要问,就知道他们是赶定潭。赶定潭干什么,求张一帖救命啊。所以赶定潭的名声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歙县的网站上,就能看到有人对赶定潭不甚了了,最终又都接受了赶往定潭求医的解释,而这种解释还是不甚准确,因为求医与救命毕竟不是一回事嘛。显然救命更有震撼力与震慑力。李元善在汪老师处学习时,与张一帖家可谓是近在咫尺,可能于夜深人静时常常能看到赶定潭的灯火,那种仰慕之情又如何抑制得了。所以,他在前往张家面试的时候,一定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而此时的张家,也非常期待有这样一个人的到来。李元善的到来,恰好似瞌睡递上个枕头,真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为什么说张家此时在等待这样一个人的到来呢?那实在是因为此时的张家特别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张根桂先生育有一子四女,菜九师母张舜华先生即为根桂公之次女。听师母说,她上面还有一兄一姐,姐姐早就送人当童养媳了,哥哥大概也在她学医之前几年夭折了。这个夭折的时间也从来没有说清楚过。但菜九可以断言,这个夭折是发生在李元善前来拜师之前,而且前的不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