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先生传略
菜九段/文
2009年,适逢菜九的老师李济仁先生与师母张舜华先生行医60周年。按中国的传统算法,今年(2009年)也是李老的80大寿年。李老生于1931年1月24日,按旧式算法,应该是上一年的十二月初六,即庚午年十二月己卯日。这样算下来,李老即1930年年末生人。那么,到今年年底,可不正是李老的八十大寿(虚龄)。这样一个标志性年份当然要庆祝一下了。今年(2009年)早些时候,我的师弟、即李老的大公子张其成嘱我为此盛时盛事写点随喜文字,李老对我恩同再造,好事如菜九者,向来对师门寸功未有,碰到这样的题材与机遇岂能放空。正当菜九酝酿写什么来着之时,传来李老当选为当代国医大师的喜讯(见2009年4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据报道,这个有史以来的首次评选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内从符合省以上名中医且要求从事临床工作55年以上者遴选出的。只是中国太大,老中医又都精通长寿之术,符合条件的人还是非常多的。因此能最终胜出,确实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只是菜九以为,这种标准客观则客观矣,杠杠硬则硬矣,而且如果两者能凑齐,也确实是一种罕见的机缘,但是否大师,或者还应该在这些硬指标之外另有要求。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要求呢?在菜九看来,大师也者,除了年限够长、技艺出众之外,还应该有可以一股长存于天地之间,与山河同俦、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理当包括第一流的人品、第一流的胸襟、第一流的眼界,第一流的抱负,当然也少不了第一流的才气。国医大师中的其他人,菜九知之甚少,但菜九的老师李济仁先生确实符合菜九心中的标准。
菜九的老师李济仁教授,老徽州歙县人,出生于贫寒之家,父亲李荣珠,是个技艺高超的篾匠,母亲洪聚娣在家务农。他最初的名字叫李元善,元善者,善之始也,善之长也。这个名字承载了其父母对他的殷殷之望,即希望其成长为道德高尚之士。李元善有一哥一姐,元善居末。虽然家里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男孩子还是要供其读书的。因为家族里读书向上的传统,并非始于李元善这一代,而是由来已久。听听元善这个名字,很难想像其出自于最寻常不过的农家,而且还是最僻远不过的农家。从这个名字上,就可想见其家族追求上进的的志向抱负。不学何以为善?老师的家在古徽州歙县南山区小川镇的桥亭山。徽州多山,又以歙县为最,美丽的黄山就在歙县境内,老师家所在的这座山虽然比不了黄山,但也有其奇特之处,山形如罗汉,相当高,走上去至少有五里地。之所以叫桥亭山,是因为山下建了一座桥,而桥上有一座即是庙又是亭的建筑。远看是个亭,近看是个庙,这个庙叫龙蟠庙。这个庙可能是在山里的李家出钱修的,因为李家所在的村子坐落在罗汉山的肚脐眼里,叫做凤逸村,村名与庙名一合起来,意思是此地善出龙蟠凤逸之士。老师家的整个村落都姓李,而且是有来历的。后来村里人口多了,就有一部分迁移到山下,虽然分开了,但山上山下仍然共一个祖宗。所以当地又有“先到桥川立祖庙,后迁田坂建宗祠”之说。山下的李姓祠堂门口有一副对联,道是:道德五千言门第,皇王三百载人家。原来凤逸村的李氏家族以老子为远祖,属于李唐皇室的一支。虽然家势衰落了,但向上奋进的雄心仍然始终不泯。所以虽然僻居深山,但向上奋进的传统始终保持了下来。菜九一向信奉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信条,但验之于老师的家族史、村落史,我以为这个“种”还真的是真实的存在着呢。如若不然,就解释不了一个闭塞无比的小山村里持续了上千年的执着。李元善记得很清楚,老家的村头保存了四个升旗用的石墩,相传,如果村里有人考上了举人或贡生,这个旗杆上就会飘扬起家族的彩旗,以示庆贺。李元善记事时,已流行新式教育了,这种升旗的盛举盛况,也就无缘目睹了。但这些石墩的存在,仍然能起到激励后生子弟的作用。
我老师老家的地势很特别,夏天到中午十一点才能见到阳光,而冬天则整日有太阳。所以就有了“冬天暖,夏天阴,有钱难买癸山丁”的老话流传了下来。老实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菜九一点也摸不着头脑。后来,张其成的学生邱浩先生告诉我:“癸山丁”,即“癸山丁向”,壬、癸为水居北,丙、丁为火居南,“癸山丁向”是“座北朝南”之意。然而即使这样,冬天与夏天的光照现象还是解释不了。如果是周边的山遮挡了阳光,冬天怎么就不遮挡了。这是一种神奇的现象,不知道科学上能不能找到这方面的解释。当然,现实中无法解释的事情也非常多,这种奇异现象,就算是李老成长的小花絮吧。与之有关的是,清末有个李执之老塾师,在一次乡试前,不仅在梦里梦到课考的主官是朱大人,而且还梦到了朱大人放考所出的考题,于是就让全体考生按其梦中所示准备。等到真实考试时,果然是朱大人主考,并且就是梦中的考题。李老师的试题完全押对了,他的学生,大概主要是那些李姓子弟,一次考中了十八个秀才。后来就把那个联改了一笔,道是外向丑未加癸丁,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