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爱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恨一个人却只要一秒钟,所以把从爱到恨的过程叫“反目”,反目其实只是一眨眼的事。
这是著名散文大家林清玄先生《拈花菩提》中一篇叫作《爱与恨》中的经典语句。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因为有可能只是那么一丁点儿的瑕疵,使得两人多年的感情高墙瞬间崩塌,再也无法挽回。
佛说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轮回,也就是佛家中的常;而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则是无常。知道林清玄是在我读书的时候,看到了几篇散文,继而让我喜爱上了他的“菩提系列”。从那个时候起便想着能买一套菩提,细细的品读。直到去年的时候我才实现这个愿望,进而从中喜欢上了佛经。
佛说无常,实非无常。正如佛对文殊所言,未曾说法,何来转轮?这是一个道理。看到林清玄先生解读的爱与恨,我不免想到了他的感情经历。从网上可以搜索出当时回应的言论,也少不了很多人的抨击舆论。当然,不能与台湾妇女焚烧抵制那么严重,但同样也是不小的轰动。从这一篇爱与恨中,我试图想象出当时林清玄的面目表情,是如佛家所言的看透般的平淡如水,古井不波,还是看似淡然实则眼底划过一抹痛楚的自责,又或是如佛般包容一切的含笑以对,淡看世间的纷扰......我无法知道答案,甚至我想,当时的他也不知自己究竟是何种的心态吧,复杂,淡然,平静,还是......
再来看章目的六个字,我改了一个字,与佛说的八苦不同。一个字的改变说明什么,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但当我写下的时候,忽然间觉得不妨从字面上来解读或许更为贴切些。
佛家中的爱别离,指的是和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这个亲与爱,既可以分开解,也可单解,随人而定。怨憎会,指的就是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这是指的痛苦,同时也是侧面的一种暗喻,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要爱,就不要分离。这是针对男女来说的。一旦有了念头,那就意味着爱的存在化成了虚幻;要恨,那就彻底的怨恨,憎恶,时刻的诅咒。也许有人不解,这是因为人性。倘若没了这个恨,即便进入新的生活,依旧有着一道裂痕,倒不如刻的更深些,让自己深深的记住,这样的日子才会有一种动力,不会浑浑噩噩,不时地回想曾经的美好,以至于打乱当前的生活。如此,才是另一种形式的解脱。
无常的娑婆不会给予你活下去的因缘,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去追寻,去发现,去选择的。也许你的生活平平淡淡,没有太多的苦难,不妨看一看天,望一望海,笑一笑人间;也许你的生活命运多舛,挣扎不断,不妨走一走土地,动一动手臂,记一记痕迹;也许你的世界看不透这红尘孽海,不若闻一闻清香,嗅一嗅苍云,读一读轮回...
爱是什么,谁也说不出个所以。有人说是一种感觉,充满了甜蜜;有人说是一份彼此的付出,代表着相互的扶持;也有人说,爱是感性的轮回,充满了未知与不解,看不见的命运;也有人说,爱的存在预示了人世的诸般际会,代表着不可思议的追寻......
爱,别离;怨憎,恨。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