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三国之宋武逆袭> 第46章 随性任情汉灵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随性任情汉灵帝(1 / 2)

汉灵帝的谥号为:灵,乱而不损曰灵。他是一个玩世不恭,卖官鬻爵,荒淫无度,随性任情之人。

他玩马、玩狗,玩驴子;开设裸泳馆,组织宫女裸身划龙舟,命令所有宫女穿开裆裤,随便按倒一个宫女就地临幸,开创了宫女和狗****的先河;在宫中开设市场,让太监宫女扮演买卖人。(这几句在历史中有记载,不算有问题吧。)

他娱乐过渡,内库钱不够了。于是公开卖官,明码标价,卖三公和关内侯,五百万钱,其他职位依次减少,目的是支持灵帝自己超前消费。如果买官的人钱不够,可以先付首付,上任后再付其他。

超前消费,分期支付,灵帝他不去当商人真是委屈了。

————

汉灵帝刘宏,生于公元156年,167年桓帝突然死去,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外戚大将军窦武与窦太后等商议后,派遣侍御史刘儵,守光禄大夫、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

168年正月,刘宏到达后,窦武率领文武百官“持节迎于夏门亭”,于是刘宏登基,朝政都付于外戚和宦官。

东汉的皇帝普遍短寿,死的时候又比较年轻,进一步导致即位的皇帝普遍年龄偏小,导致外戚(太后的亲族、皇后的亲族)和宦官专政,国家政治动荡严重。

刘宏即位的时候仅仅11岁,年龄太小还没有足够的智力、阅历、经验、威望和人际关系来实现统治,权利把控在有拥立之功的外戚窦武手上。

外戚窦武以太后父亲的身份担任大将军。宫内依靠窦太后,朝中依靠太傅陈蕃为首的士大夫,引导舆论,掌控朝政。

窦武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名显关西。开始当官后,辟召名士,把得到的赏赐和家产,捐助给太学生,所以能得到官僚士大夫的拥护。

皇帝年龄一天天成长,**也会一天天膨胀,要掌握权利,就要获得更多的支持。由于长期居于深宫,又被外戚窦武限制,得不到士大夫的支持,只能转为依靠能天天见面的宦官。

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处罚的士人,这些士人们对宦官意见很大,对前任桓帝的意见也不小。于是皇帝和宦官,士人与外戚,这两大政治集体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和斗争。

同年不久,窦武与太傅陈蕃定计翦除诸宦官。“清君侧”这样的把戏,表面是消灭宦官,实际上是为了架空皇帝。

可惜谋划泄露,宦官们利用自己的秘书、内侍身份,绑架太后,抢夺印玺,矫诏派兵攻杀窦武,窦武也举兵反抗。但是宦官们长期作为皇帝的使者与军队联系,而且有皇帝诏书,宣布窦武为叛逆,窦武士兵逐渐溃散,结果兵败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

————

客观来说,皇帝与其把军队交给士大夫,不如交给宗族、勋贵、宦官、外戚,交给士大夫并不可靠,因为士大夫们掌控着国家的治权和舆论,如果将军队也交给士大夫,那皇帝就被架空了。

所以能看到汉朝中央军队属于皇帝私人地方军队很少,明朝以勋贵从上到下掌控军队,满清有总督、将军、八旗和绿营,目的都是不让文官集团控制军队。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但能稳定朝政,发动“万历三大征”,原因就是他牢牢控制军队和锦衣卫、东厂。

结论是:对皇帝而言,军队和文官系统,那必须两条线。

————

窦武为宦官矫诏所杀一事,将宦官在东汉朝廷中的重要作用显露无疑。

历史有时候及易重演,190年,身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再次被宦官所杀。只是这一次,士族领袖从陈蕃换成了手握西园兵权的袁绍,袁绍反应快速,不给宦官们矫诏调动南北军的机会,直接率军冲击宫门。可惜最后胜利的不是身负士族所望的领袖袁绍,而是握有兵权的西凉董卓。

***

皇帝和士人产生矛盾是正常的么?对,很正常,而且经常产生。

汉桓帝刘志亲手造就第一次党锢之乱,导致李膺(袁绍的岳父)、杜密等下狱,大批士族被牵连。

汉灵帝刘宏造就第二次党锢之乱,被迫害致死的士人达六、七百人,后来打击扩大化,牵连党人亲朋好友的达到数千人,并留下了“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的典故。

明朝成祖朱棣入南京,方孝儒誓死不降,朱棣诛杀方孝儒十族,将方孝儒老师一家也算上,当时受株连而死的达到847人。

明万历皇帝与官僚士大夫矛盾之大,连续28年不上朝,以内廷代替外朝,直接发中旨或选择性回复奏章,导致中**央*机*关很多职位空缺,国家只能依靠文官集体的惯性继续发展,缺少必要的纠正和对制定的革新。

仔细端详这些事例,你会发现士族也不完全善意的,他们诛杀宦官,诚然是为了“清君侧”,不让皇帝被小人蒙蔽,却也不能说没有私心。像张居正对自己学生万历要求严格,自己却收集美姬,如何不使皇帝心怀怨恨?

如过江之卿的贪污**官员,他们勾结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