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军事战略论> 第189章 战斗单位的编练(19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战斗单位的编练(195)(1 / 2)

一个方面军可以划分为数个军团,一个军团可以再划分为几个军,一个军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师,一个师继续分为几个团,团接着又细分为几个营,营以下继续划分为连、排、班这些更小的单位。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一具军有确定的几个师或者一个团有确定的若干班,可是当我们这样表述时,我们只是道出了这个军或团的主战部分而并非它的绝对数,因为除去细化的单位编制之外每一级的军或团指挥部没有被包涵进来。(班的单位由于人数过少因而其班级指挥官与作战单位连为一体的情形除外)

军队编制的真正目的

军队编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确保军队的作战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这一前提下,方便管辖、利于统计等只不过是附属于其上的次生效应。

罗马军团中最小的编制规模是十人为一小队,明朝戚继光所缔造的那支戚家军其最小的编制规模是十一人为一小队,曾经在某个时候一些国家的军队最小编制规模为6个人一级的班,这种6人为一班的编制规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于一些国家的军队之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更多的国家其军队所普遍采用的最小编制规模是5人班。此外,也不排除某些时候一些军队的最小编制规模遵循着当事国的某些传统习俗,比如中国人的十二生肖、西方基督教的耶稣七天受难记。

如果只是为了方便管辖和统计便利,那么很明显,十人或5人为一个编制单位是很便利的,尤其是在考虑到绝大多数人更容易用以10为单位的编制来轻松计算总体兵力的习惯,无疑10人队或10人班是最为恰当的编制了。然而,实际的情形却并非如此,军队进行编制肯定不单是为了统计方便。

仅仅从统计方便的角度看,10人为一队与100人为一队的编制方法之间是没有根本差异的,但是实际上,军队人数同为100人的两支军队,一支以10人为单位编为10队与另一支将100人直接归为一队,然后两支军队进行交锋,结果就会大不相同。10支10人队在作战过程中以小队为单位灵活多变、整体协作,而100人队则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显得笨拙沉重、缺乏协调,古代那些以少胜多的水上战役中,获胜一方就常常会是那些战船体积较小、行动敏捷的一方。

军队编制所根本涉及到的,是军事力量的使用方法问题,每一种具体的战术都是要遵循着军队的基本编制的前提下所作出的重新组合。

师、军的编制

法国大革命期间开始普遍采用师的编制,师最初被设计成用来承担独立作战任务的步兵与炮兵联合作战单位,进行师的编制有助于在分散兵力作战时不至于使被分散的各个部分兵种单一、无法单独作战而招致战斗次序混乱。

普鲁士-德国

一战时各国的陆军师的人员编制约为1。2万到2。8万。

二战前夕,各大国相继取消的了旅一级的军事编制改由师直辖团一级作战单位以便于指挥作战。

集团军

由数个师团或者军构成,集团军的指挥官通称为司令官或司令员。

集团军群

由数个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集团军构成,集团军群的指挥官通称为司令官或集团军群指挥官、统帅。

武器装备与战法更新

武器装备得以更新的原因有四种:自动更新、军备竞赛的刺激、技术竞争、战争等实际活动的刺激。

自动更新所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国家的军事力量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既没有与其它国家进行军备竞赛、技术竞争也没有进行战争的需要,武器装备的更新需求并不迫切甚或可有可无,只是因为那些对武器装备感兴趣或者长期服役的军人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自然地创造出新技术和新武器。在传统时代中,以此种更新模式为主的国家,要么是已经成为已知世界中的主宰者或者是正处于自满自足的停滞状态,传统时代漫长的东方大一统王朝就总是在天下平定之后满足于既有的军事状况、15-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其军事技术水平也是长期地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些国家,并不是因为国家鼓励而武器装备的自动更新成为了主要模式,而是因为没有其它模式才使得自动更新的模式显现出来。但是,到了1500年西欧的那些新型民族国家发展起来以后,由于国家在平时就很注重立法来保护知识产权、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为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因而在这些国家里武器装备的自动更新在平时也会成为主要模式。

军备竞赛的刺激,是在说竞赛的双方在军事力量规模的增加成为已知数之后想要通过改善武器装备的质量来进一步提升各自的军事力量优势。由于军备竞赛总是蕴含着极不确定的战争风险,甚至于明显会导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因此这种情形下的武器装备更新模式与军队进行实际战争活动以达成政策目的时所刺激武器装备更新的情形相同,即都是属于次生性的。

技术竞争,是以直接的技术上的对比与优越感的需要而进行的。与军备竞赛刺激武器装备更新以增强军事力量优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