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军事战略论> 第144章 破坏军事系统(15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破坏军事系统(150)(1 / 2)

打击敌人补给线的真正作用

对于打击敌军的补给线,一部分人的看法是,补给线才是一支军队的要害所在,因此作战的首要目标即在于切断敌军的补给线。这一部分人其实只是看到了表象,而并没有深入思考隐藏在这一表象背后的东西,因此才得出作战的首要目标是切断敌军的补给线这种偏颇的结论。因为切断敌军的补给线,究其本质是要破坏敌人的军事循环系统,有时敌人的补给线虽然被暂时切断,但是其强大的军事循环系统很快便得以复原,在此情势下,切断其补给线就只能是徒劳无功,而在另外一些情形中,切断敌人的补给线远不及直接攻击敌人的一线作战部队更为理想,因为假如你能够迅速歼灭敌人的军队而当你做到这一点时其补给线本身也就同时失去了存在意义。

这样看来,在军队作战时,是否要首选打击敌人的补给线或者是否决定采取这种作战方法,其最为根本的要取决于你这样做究竟能对敌军的军事循环系统造成何种程度的破坏。

还没有正式交战,就预先将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当成是首要作战目标,如此将大量的精力和兵力抽离主战场,而军队本身就十分危险了。分明可以在迅速的攻坚战中歼灭敌军的主力,却一定要选择打击敌军的补给线,结果大量的精力和兵力被抽离主战场,以致于白白丧失了歼灭敌军的大好机会。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不利的战争局面,正是因为军事统帅没有看清楚打击敌人补给线的根本目的,而只是一厢情愿和先入为主地以为补给线是敌军的命脉。

根深蒂固的原由是,这一部分人对于间接路线和迂回包抄策略的偏好,导致了他们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固执地选择避开正面战场、同时优先选择打击敌军补给线这种看起来经济实惠的战法。但是,怀抱此种论调的人最好不要忘记了,在任何时候,敌人的军队本身也同样构成了其军事循环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无论你选择打击敌军的补给线,还是选择歼灭敌人的军队本身,都是要服务于破坏敌军的军事循环系统这一根本目的的。因此,这一部分人最好摒弃掉战争的首要目标为切断敌人补给线这种极端的看法,而将对于敌人的军队和补给线的打击放在同等重要的层次上来进行考量。

我的看法即是,打击敌人的补给线是要服务于破坏敌人的军事循环系统这一根本目的的,因此是否选择此种战法以及如何进行此种战法,都必定要根据具体的战场情势和敌我双方的军事系统对比来进行决策。

战争结局的决定性因素

究竟战争的结局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士气、粮草、兵员、战力、技术、装备、信息这些要素分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加以强调,这些要素也的确在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发挥出了突出的作用。然而,我们的视角不能仅仅停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种纵向的对比之中,而必然要同时找出在相同历史条件下同一种要素对于不同交战主体所发挥出的实际作用的差异。

在冷战时期核均势逻辑盛行的年代里,核弹制胜论风靡一时,这种论调建立在核武器本身所蕴含的极大杀伤力的前提之上。但是,关于核均势逻辑的现实假设,我以为是虚假的,当然人们未必会认同这种观点,但是即便核均势逻辑的现实假设真的能够成立,两个互相进行核战争的国家也仍然可以在理论上分出最后胜负的,所不同的只是双方互相毁灭的程度差异。问题也就在于,既然双方都使用了核武器进行战争,那就不能单方面强调说是核武器导致了某一方的最终胜利,核武器对于交战双方而言具有同等作用的,真正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军事力量循环系统。

在其他条件对等的情形下,核弹数量多的一方显然对数量微少的一方拥有战争优势,因为前者能够凭借着数量优势持续对后者发动进攻,而后者只是在有限的核弹对对方造成某些打击之后便无法支撑下去了。假如一方可以自己制造核弹,而另一方只是从其他国家进购数量有限的核弹,那么只要前者的核工厂能够继续运转而其就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新的核弹以支撑战争,而后者同样在使用有限的核弹对对方造成某些打击之后就难以维继了。当然,也不排除这种情形,交战双方所拥有的核弹数量相差无几,但是其质量却极为出色,这样其实任何一方只需要投入适当数量的核弹就足以完全摧毁对方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以核弹为主线的军事力量及其循环系统仍然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武器都必然要由军事循环系统作支撑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技术、装备决定论者的误区在于,只是单方面看到了战争工具的激烈演进并从中受到刺激,结果导致他们根本忽视了对战争整体的考量。而所谓军事循环系统,并非一成不变或凝固在某一种形式之中,而是随着战争工具的进步而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整的,然而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这三个环节却贯穿始终,并不会因为军事力量内在构成和外在形式的变化而中断。因此,无论在何种时候、也不论战争工具如何突飞猛进,战争主体只需要牢牢地掌控住各自的军事系统并以军事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