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军事战略论> 第137章 时间与机会的丧失(14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章 时间与机会的丧失(143)(1 / 2)

超现实主义者们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却苦于无法改变现实因而逃避现实、幻想着以后会如何美好,这样的阿Q精神胜利法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一度颇为流行,然而现在却有人将它引入到军事战略领域之中。受这种精神胜利法毒害的军队指挥官们,遇到现实性的军事问题时不是想着如何从实际着手来进行解决,而是试图摆脱现实的问题而设想问题被解决以后的情形。他们总是在幻想中像玄幻小说那样虚构适应于他们思维模式的场景,然后顺理成章地按照这种预设的场景推导出他们偏爱的但同时却是不切实际的军事方案。

在许多人的眼中,时间、机会这种东西与士兵的生命相比其重要性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们宁愿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中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等待下一个机会也不愿意看到士兵们在正面的厮杀中流血牺牲,这种以士兵的生命为重的做法显得十分冠冕堂皇并且你也很难反驳说士兵的生命并不重要。然而,一个精明的统帅知道时间与机会这种因素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士兵的生命,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与等待下一个机会而最终给战争、给国家带来更大程度上的损失,那么这种节省与等待就是得不偿失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看在中国大陆解放军的战史记载中成为经典的董存瑞舍身烽碉堡的事情,由于当时解放军在攻取隆化县的战斗过程中遭遇了前方的一个安置在桥上的敌军碉堡的阻击,这时,只要这一碉堡不除而解放军在每一分钟都会增加伤亡数目,当时任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亲自带着炸药包冲向敌军的碉堡,由于地形障碍他只能冲到桥底下已经干涸的河床上,然而他却发现并没有可以安置炸药的地方,而如果将炸药放在地上则根本无法炸到碉堡,在这紧急时刻,他将炸药包举起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炸药包并且引燃炸掉了敌军的碉堡。董存瑞并非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宝贵性,然而为了避免延误进攻的时间和使得更多的战士牺牲和对部队的攻势造成重大的挫伤,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类似于董存瑞这样舍身炸碉堡以给部队赢得时间和避免更大损失的事迹,在解放军的战史记载中不胜枚举。

时间成本必须被重视起来,一个人辛苦工作100年必定可以积累起庞大数目的财富,但是必须考虑到这个人的实际寿命究竟能否超过100岁以及这个人在实际上究竟可以工作多少年的问题,相同的道理,一个国家不可能顺风顺水地发展100年然后声称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必须考虑到在这个国家强大之前所可能遭遇到的实际障碍。一支军队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根本不考虑时间成本,结果战争越拖越久,轻微的流血牺牲都会被认为是一种失误和本应完全避免的,这样这支军队就不再以上阵杀敌为意,而是整天期求着能够不经流血牺牲而战胜敌人。那些倡导谋略战和间接路线的人,往往就是因为根本上忽视了时间成本,他们所制定的战争计划总是流血最少、但同时却是耗费时间最多的。如果时间真的允许,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其数量、战力如何,都是可以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在最后胜利到来之间弱小的军队总是会被强大的军队歼灭,作战计划不考虑时间成本,为了讨好某些机构和舆论的口味而不惜一切时间代价将流血牺牲降到最低,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流血牺牲当然需要尽力避免,但是这还是要取决于具体的战争情势和战场需要,有些时候尽管可以迅速击败敌人但流血牺牲却仍然是不值得的,但是在另外一些时候尽管需要付出巨大的流血牺牲而迅速击败敌人的需要却是首先需要加以考虑的。

******在“论持久战”中针对一部分人以为军人流血牺牲却丧失土地因而是空费军力的论调作了批驳:

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可不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饭就一直吃下去,睡觉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战斗就一直打到鸭绿江,这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幻想,在实际生活里是不存在的。谁人不知,为争取时间和准备反攻而流血战斗,某些土地虽仍不免于放弃,时间却争取了,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的目的却达到了,自己的战斗经验却取得了,没有起来的人民却起来了,国际地位却增长了。这种血是白流的吗?一点也不是白流的。放弃土地是为了保存军力,也正是为了保存土地;因为如不在不利条件下放弃部分的土地,盲目地举行绝无把握的决战,结果丧失军力之后,必随之以丧失全部的土地,更说不到什么恢复失地了。资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钱,全部破产之后,就不算什么资本家。赌汉也要赌本,孤注一掷,不幸不中,就无从再赌。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战争也是一样,只有形式主义者想不通这个道理。

容易导致实施者形成避战心态和投机取巧心态

出自于对巧妙的谋略与间接路线的迷恋,这些军事统帅总想着如何才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军事胜利,他们宁肯埋头冥思苦想破敌的良策也不愿意根据现实的作战需要而随时准备以无论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