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
转眼又是深秋,校园里的花谢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风吹过,脚下便是一片枯叶。
校门口停着一溜大巴士,这是专门来载学生下乡劳动的。每年秋收季节,全校师生除了初一新生外,全部安排下乡劳动一个月。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城市里的孩子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增长点农耕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农忙季节人民公社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去年,灵月因病未能下乡,所以对她来说,今年是第一次参加秋收。那天,她和姐姐各自背着行囊来到学校。
听姐姐说,去年他们去了奉贤,今年是去浦东,路途要远一些。这些地方当时都属于上海郊区的农村范围。一个学校通常会被安排在同一个公社的各个生产队里。灵月他们班到达指定的村庄时,已近傍晚时分。袁振亚和几个会煮饭的同学组成的炊事班,作为先遣队已从镇上购买了油、盐、菜、米等,正在村头临时搭起的毡棚下,架起两口大铁锅,为全班同学烧饭。村里腾出了三间空房让学生住宿,十五个女生和尹老师住一间,三十五个男生分住两间。
那时,上海郊区农村的生活水平较之姨妈乡下要来得优裕些,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灯,还有几个全村人公用的自来水龙头。毡棚下的临时厨房旁,就有一个水龙头暂时供学生专用。
开饭了,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饭盒排队领饭。先盛上米饭,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勺青菜和一块红烧肉。饭有点夹生,青菜太咸。炊事班的同学脸色都有点尴尬。但尹老师却连连称赞,说这比去年的情况好多了。
“去年的第一顿饭全烧糊了,根本没法吃。同学们还记得吗?”见好多同学点点头,她解释道,“因为是大锅饭菜,很难掌握火候和调料。炊事班的同学很不容易,值得表扬!”
晚饭后,炊事班烧了两大锅热水,供同学们盥洗。洗漱完毕,尹老师告诫大家:“早点回宿舍休息,明天一早就要出工干活。”
所谓宿舍,其实是生产队腾出的空库房。从门口进去是一条通道,两边靠墙的泥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稻草麦秆。同学们解开背囊,挨个用塞了衣服的背包当枕头,把带来的被子半条垫半条盖地在稻草上铺好,一律头顶头、脚对墙躺下。
一只大约十五烛光的电灯泡悬挂在屋中高耸裸露的横梁上,屋脊星罗棋布的蜘蛛网在昏黄的灯光中随风飘曳。突然,一只大老鼠从梁上蹿了过去,几个同学吓得尖叫起来,挨着铺位的方宁一把搂住灵月,“妈呀!妈呀!”叫个不停。
正乱时,一道手电筒光在门口晃了一下,尹静园安顿好男生宿舍回来了。她进屋沉下脸批评道:“这么吵吵闹闹的,像话吗?男同学都安安静静睡觉了,你们女孩子却像炸了锅似的,怎么回事?都闭上眼睛,不许再说话!”
屋里安静下来了,方宁做着鬼脸钻进了自己的被窝。熄灯后,只听一阵翻身时稻草麦秆发出的窸窸窣窣声,不久,学生们相继进入了梦乡。
天色微明时,灵月被身旁轻微的动静弄醒,原来是炊事员袁振亚起床了。灵月翻个身,又睡着了,直到尹老师尖锐刺耳的哨声响起——
乡下的早晨空气特别清新,朝霞染红了天际,河面上浮荡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炊事班已为大家准备好米粥和馒头,村民们正络绎出村下田去。
早饭后,生产队长过来对尹老师安排学生的活儿:男生以割稻为主,女生以摘棉花为主,根据需要随时再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