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太阳底下摘了几天棉花,接着又割了几天稻谷,方宁觉得自己快被烤焦了,腰也直不起来了。那天队里要两个女生去帮助捡棉籽,尹老师便让方宁和孔灵月去。一听这安排,方宁如遇大赦般喜出望外,能不下田弯腰流臭汗,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可是,和村里的几个老婆婆坐在一起捡了半天棉籽,方宁又开始觉得无聊起来。她轻声对旁边的灵月抱怨道:
“这日子没劲死了!”
“嗯。”灵月点头说,“我小时候在乡下,觉得农村生活比城里有趣。但现在真正体验到,农民其实很辛苦。”
“我讨厌下乡劳动,真盼望这一个月快点结束!”
灵月笑道:“我们天天喊口号,要向工农兵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但看来干革命并不容易!”
“这也叫革命?”方宁不以为然道,“像我爸妈那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才是真革命呢!”
“可是如今没有战争,怎样才算是革命呢?”
方宁回答不出来,便转换话题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大哥元旦要结婚了。”
“真的,他多大了?”
“他今年二十六岁。”方宁谈起她大哥显得很自豪,“他已大学毕业,在科学院工作。他的女朋友是他大学里的同学。”
“噢,她人好吗?”
“好像娇气了点,但很漂亮。”方宁扬起一双丹凤眼,打开了话匣子,“我没告诉过你吧?我大哥是在延安出生的,所以大名叫方安;姐姐生在山西,取名叫方晋;小哥呢,生在北京,因此叫方平;而我在南京出生,取名宁……你明白这里面的含义吗?”
灵月想了想,觉得很有意思。中国的父母、长辈给自己的子女、晚辈取名,往往喜欢赋予某种内涵或深意。听振亚说起过,她的外祖父是位爱国志士,曾留学东洋,也曾追随国父革命。她和兄弟两人的名字:振国、振亚和振华,都是她外祖父起的。显示了他在晚年将振兴中华的理想和希望都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父亲则是以景取名,赋予灵雪、灵月、灵泉三个名字各有一种意境和美感。而方宁兄弟姐妹的名字却和中国革命的进程联系在一起了。灵月由衷敬佩道:
“我懂。从你们的大名上,就可以看出你爸妈当年南征北战的光荣革命历程,真了不起!”
方宁骄傲地点点头,顿了一下却说:“其实,我妈告诉我,她给我们取的名字,除了代表不同的地方,也希望我们都能过上和平的日子。”
灵月细心一琢磨,发现“安、晋、平、宁”确实都包含安定、太平的意思,不由笑道:“哈,你妈哪像双枪老太婆?倒像个反战分子!”
“是啊,我妈说她当年打仗打怕了,一直盼望战争早点结束,能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方宁说着摇了摇头,显得有点垂头丧气,“可这太平日子好无聊啊!我宁肯生活在她那个年代,像雄鹰那样搏击长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多刺激,多带劲……”
“嘘,轻点。”灵月见老婆婆们已几次将眼光射向她们俩,便连忙低头抓紧干活。方宁虽意犹未尽,也只好暂时住了口。
捡了一会儿棉籽,灵月轻声问:“你哥办喜事,你妈一定很高兴吧?”
“当然啦!不过最近她为我姐的事特烦心。”
“你姐怎么啦?”
“我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爸、妈要她第二年再考,但她不听,偏进了一家工厂当工人,现在又和厂里的小青工谈恋爱。真把我妈气死了。”
“那个小青工不好吗?”
“人倒没啥不好。只是他家里穷,父母都是工人大老粗,他自己又没有学历。”
灵月听不懂了,好奇地问:“你爸爸、妈妈都是老革命,难道也看不起工人阶级?”
方宁愣了一下,生气道:“哇,你拿大道理压人,不跟你说了!”
灵月是真的不理解,但见方宁不高兴的样子,便没再追问。
两人默默捡了一会儿棉籽,方宁突然神秘兮兮地问灵月:“哎,你觉得咱们班里哪个男生长得最俊?”
灵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想了想,摇摇头说:“我没特别注意。”
方宁撇撇嘴说:“你别装蒜了!那个在明里暗里一直默默注视着你的人,那么久了,你会没察觉?”
“你胡说啥呀?”灵月吓了一跳,压低声音问,“谁一直注视我?”
方宁做个鬼脸,轻轻吐出三个字:“裴士文!”
灵月一下子愣住了。裴士文,他是班里最俊的男生?她想起他那张脸,白净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五官确实很端正。但在灵月的印象中,他一直像个害羞的大姑娘,文文静静,默默无闻,从来没有引起她特别的注意。她想起他上次送药的情景,不由心里打了下鼓:难道……?但她马上摇摇头,驱开了这个可笑的念头,不高兴地说:“你别瞎讲呵!”
方宁却越说越来劲:“我哪有瞎讲啊,你不晓得吗?你是咱们班里的林道静哎,好多男生喜欢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