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羊八忌自传> 第6章 榜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榜样(1 / 2)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资料显示,当年570万考生大军一下子涌进了考场,而被入取的只有27。3万人,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77年12月6日至7日,我参加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77年的报考费用:伍角人民币;准考证像一张名片大小;考生注意事项:“高举**伟大旗帜,接受祖国挑选,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我报的是文科,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对于这次考试,我开始根本不抱什么希望,只当完成一次差使。但临考前被我读了多年私塾一直在生产队当会计的父亲的一番捣鼓,却激发了一种强烈想考中头名状元的**。

大姐是老三届,1966年高中毕业于县城一中,那年我6岁。大姐曾随红卫兵串联的潮流去了北京**,受到了伟大领袖**站在**城楼的挥手接见。农业户口的大姐作为一名回乡知青,回到大队医务室当了一名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的产物,是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一般而言,村民管那些光着脚丫下田种地的乡村医生叫做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出现在中国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是那个时代基层医疗体系最重要的一环。1965年6月26日,**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随后,全国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并普遍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防治网。赤脚医生对改变当时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对开展预防工作和促进农业生产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那时的赤脚医生,主要任务就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当时政府挑选赤脚医生,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来自医学世家者,二是从高中毕业生且略懂医术病理者,其中还有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挑选出来后,他们会被集中送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进行短期培训,结业后回到乡村,即成为赤脚医生。他们都掌握有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并能为产妇接生。但当医生只是政府给他们的一个非全职工作,没有固定的薪金,有的只是每月从生产大队拿到一些补贴,有的只是以生产队记工分代酬,所以他们当中还有许多人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

赤脚医生常常就拎着一个装有几片普通药片、一支针筒、几块纱布和一个听诊器的药箱,走村串户给人看病。尽管他们无法治疗什么大病,但通过一些简单的科学治疗和土法医疗,他们仍能治好一些疑难病症,所以在那个时候,他们是农村人心目中最有文化的人之一,被认为是农村人生命的守护者,因而备受敬重。

大姐是整个大队少有的高中生。农村本来和大姐一起读书的人有很多,但在三年困难时期,同学们在学校肚子都饿得咕咕叫,经不住饥饿的同学先后跑回了家。在农村饿肚子,总有办法搞到东西吃。在学校饿肚子,只能忍着喝自来水,吃了上顿稀饭,等着下顿稀饭。大姐在镇上一所初级中学读初中,在学校餐餐吃不饱。许多同乡同学饿得受不了,纷纷辍学跑回了家。大姐咬紧牙关,坚持在学校读书。父亲每隔一段时间步行20华里,送些炒熟的黄豆、豌豆到学校给大姐充饥。尽管是个女儿,父亲一点儿也没有轻视长女读书。我奶奶也是女人,比我爷爷有能耐,把一家子调理得井井有条。家里要不是奶奶硬撑着,早被好赌的爷爷把家庭败散了。

还是父亲眼光长远,无论怎样也不能让大姐因饥饿而辍学。家里分到的大米本来很少,父母每月能省下一些大米偷偷卖钱,作为大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家里人煮南瓜饭、红苕饭、萝卜饭吃。大姐从镇初级中学苦煎苦熬毕业,考上县城一中不再饿肚子。大姐中学毕业回乡,被大队干部作为人才派到大队医务室拜一位外地过来的老医生为师当学徒,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大姐除了皮肤白的像白种洋人,我没有觉得她有什么迷人高贵之处。然而,医务室里,每天总是有不少的青年病人围着她打转转,不是说这里痛,就是说那里痒。一旦大姐与大队革委会主任的侄儿,当时的民兵连长定了婚,那些装疯卖傻的青年男子顿时作猢狲散。不久,大姐出了嫁,嫁给了民兵连长。民兵连长与我一样,也是独种宝儿子。我有众多姐妹,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