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陶斯任戎姿英武,神态悲壮,因为照片是侧拍,照出了一副战场图景。照片显示,他手撑土坵站立在战壕里,双目注视着前方,顺着他的视向看去,前方有密密麻麻的鬼子,他们挺着枪正往前冲,山头上硝烟弥漫,壕坎前,阵亡者横七竖八。
这是战争的缩影,是对抗日勇士浴血奋战的真实写照。陶四爷看着照片神情肃穆起來,然而肃穆中眼里却透出亮光,他为儿子的英武而骄傲,也为儿子的奋勇抗日而自豪。他把照片贴在脸颊亲了又亲,之后便抚摸,好像儿子就在面前,他对着照片呼唤:“任儿,老父看你來了,你在打鬼子老父高兴啊。。”
陶四爷呼唤过后则问:“沈兄,这照片哪来的,照了有多久了,他现在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光荣了?”
沈立清告诉他:“这是《大公报》的一位战地记者不久前拍摄的,由夏汉芝为他保存着,是我向他提及了你的心愿,他才给我的。你放心,你儿子命大,他会逢凶化吉的。夏汉芝还告诉我,你儿子现在是指挥官了,手下管着几百号人马哩,他打仗很勇敢,指挥也很得力,夏汉芝很器重他,你就放心吧。”
陶四爷又问:“沈兄,我想看看他,你说我还能和他见上一面吗?”
沈立清面有难色,说:“我也想促成你的这个心愿,可是他们毕竟是在前方,战场纪律很严呀。你这心愿怕是难以实现。再则现在战事又在吃紧,你在这个时候去也很危险呀。”
陶四爷想想也是,那些前方子弟谁没有亲人呀,如果都像他一样到战场上去看他们,思乡之情一起,那不会动摇军心吗?他也算是老夫子,读过不少史书,历史上楚汉相争,项羽兵困垓下,虽然兵败,可尚不致覆灭,是韩信用四面楚歌勾起了楚军的思乡之情,动摇了楚营的军心,使楚军走向了覆灭。现在儿子已是指挥官,他可不能让儿子违反战场纪律呀,罢罢罢,现在押运的事也办成了,那就打道回府吧,于是他向沈立清提出辞呈。
沈立清挽留他:“老先生一路辛苦,来到这里不容易,为了撕那告示又受了内伤,还是将息一段日子再走吧。到那时如果战事平息下来,你还可以和儿子相见呀。”
陶四爷摇了摇头,婉辞了他的这片好意,说:“实不相瞒,我原是专为寻找儿子出来的,我的初衷不仅是要见到我儿子,而且要拉儿子回去操守祖业,但一路来发生了很多事,对我的影响很大,现在国难当头,我不能拉儿子的后腿,因此我现在改变了初衷,要让儿子放开手脚去干他的事业。这样的话,与其和他相见一面,求一时之安慰,倒不如不去影响他,免得他挂牵。与儿子见面的事我就免了吧。至于将息,我有那么多的随行帮手,他们会一路照顾我的,再则我出来已经近一年了,祖上传下来的基业都在我手里,也耽误不起,因此你的好意我就只能心领了。”
陶四爷坚持要走,沈立清便不好强留,于是他为陶四爷一行打点行装,让他择日起程返回故乡。
这天是个黄道吉日,陶四爷正式向沈立清辞行。沈立清是仗义之人,家资也不薄,便慷慨地为陶四爷一行饯行。之后他又提着大包小包一一赠送,尤其对陶四爷,他更是格外的关照,除了给他打点了北方特产,还给他拣了上等的创伤药和珍贵补品,陶四爷盛情难却只好收下。除此之外,沈立清对沈云子等老家的几位尊亲和至交也有捎带,陶四爷代他们至谢,并一一代收。沈立清还请陶四爷捎话给沈云子,说他思念故乡,现在天津局势不稳,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沦陷,沦陷了他的生意也完了,因此他也准备南下,到故乡来做生意,要请故乡父老关照他。陶四爷答应一定把他的话转到,并先代表故乡父老欢迎他。
随后沈立清租了一辆旅游车,亲自为陶四爷一行送行,陶四爷则向沈家人告别,挥手中随车去了滨侮码头。
陶四爷此次往天津的押运之旅,历尽了艰辛和磨难,现在终于完成任务可以登船回家了。然而,就如唐僧西西天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经书,却还有老魚精呑经一难在等着他。
这天的天津滨海码头很乱,原因是日军转入了从海上向天津进攻,滨诲码头现在已处在了日军的登陆攻击之中,而中国守军却在只以旗语阻拦,没有上峰命令不敢火力阻击,原因是高层有指令,要争取外交解决,力避冲突,可是日军却无视中国守军的旗语,他们舰艇上的炮火已发射到了码头,候船的人们一遍惊慌,有的还被炸死炸伤,这使既不愿退又不便打的守军兵士们气得嗷嗷叫。
陶四爷来到了码头,看到这乱局当下急了,他归心似箭,可是在日舰的炮火下客轮根本不敢进港,并且如果不阻击,日本人很快就会登上码头,就会从这里打进天津,而日本人打进了天津,那码头陆路都会被他们封锁,那他就回家不了了,陶四爷对小鬼子好愤恨,
然而,在他正处无奈的时候,突然他看到一支队伍从东线向码头急行军奔袭而来,这队伍都穿灰布军装,在前头还打着一面旗子,挺有军威。一会儿近了,陶四爷看到,随风飘扬的那面旗子上有“故乡信任你”的五个金色的大字,这使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