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百年宜昌> 决策大三峡:十一、林李之争(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决策大三峡:十一、林李之争(5...(1 / 1)

决策大三峡:十一、林李之争(5)

1991年以后,江总书记在一份文件上批示:三峡工程要进行正面宣传,可以下“毛毛雨。“**宣传部副部长在首都新闻单位三峡宣传工作通气会上解释说:“过去新闻界有个习惯,工程没有决策的,不进行宣传。另外,对工程也有一些不赞成的意见,内部进行了讨论;也有的不讲纪律、出书,发表文章。前几年就是这样,给人的印象是:*三峡是错误的,不科学的。现在我们说三峡工程要宣传,首先要使大家了解。“

于是,**委托水利部,组织了阵容庞大的首都新闻界三峡考察团,分两批开赴长江三峡及中游防洪重点地区:第一批是各新闻单位的负责人;第二批则是文字和摄影记者。继首都新闻界数批主要领导和记者竞相光顾长江三峡后,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长陈慕华女士亲率25人的考察组,风尘仆仆奔向库区及荆江两岸,回京后,向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提义了专题报告,建议国务院尽早将三峡建设方案提交人大审议。

紧接着,国家计委、水利部、能源部、交通部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结束后,联合组织参加会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政府负责人47人,组成全国省长江三峡工程考察团自重庆沿江而下,在四川、湖北、湖南三省对拟议中的三峡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使省长们形成*识:三峡工程是国家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关系全国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建议国家尽早决策兴建。

自199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名流先后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文章和接受记者采访。从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分析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重要*、紧迫*。明确回答了多年来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他们*同的看法是:兴建三峡工程是合理的,应尽早作出决案,早上早受益。各级领导*部分别撰文或向**写报告,纷纷要求尽早作出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指出:早上比晚上有利。

于是三峡工程的开工势在必行。

1991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紧迫现实,使得赞成派得到了最大的支持,当三峡工程再度被党**和政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消息发表后,老百姓的反响异乎寻常。尽管没谁号召,没人组织,但为三峡工程早日上马,全国各地都发生了自发捐款的新鲜事。

最早为三峡捐资的是中国社科院的王勇跃,他于1990年7月将100元汇至李伯宁的“三经办,“他在附言说:“这是一名普通*部的心愿。“而在34年前(即1958年)农历正月十二,周恩来总理一行视察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路过居民望作秀家时,听见了婴儿哭声。一打听这家3天前添了个小宝宝,便留下了一份“喜钱“道贺。咛嘱望作秀好好把孩子哺养大,好好读书,将来为三峡工程服务,为国家建设出力。这个幸运儿就是宜昌印铁制罐厂的胡炎芬。在听到三峡工程的消息后,这位普通女工显得十分激动。她说:“自我懂事起就盼大坝,盼了好久好久。我捐50元钱,表示我微不足道的心愿。“

1992年国务院向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三峡工程建设议案的举动,这是中华人民*和国历史上继1955年三门峡水电站之后第二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工程建设议案。被广泛质疑是**刻意要把三峡工程办成“铁案。“三峡工程的支持者们相信该工程将具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拉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反对者们则认为该工程劳民伤财,是政府领导人好大喜功、打算青史留名的表现。

1992年4月3日该议案终于**表决程序,*有2633名人大代表参与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票,未按表决器的有25人。表决虽然获得通过,但赞成票只占总票数的三分之二左右(67%),是迄今为止中国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4月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由此,梦想70余载,调查50多年,论证40个春秋,争论30个冬夏的三峡工程终于可以开工了!

这一天,长委会大院象过节,数千名*群点着鞭炮,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扭秧歌;这一天,李伯宁老泪纵横;这一天,长委会主任魏廷铮异常激动;这一天,涪陵人说:“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有救了“;这一天,宜昌市市长说:“三峡大坝距宜昌40公里,宜昌市责无旁贷地成为建设三峡工程的后方基地。“这一天,数万枕戈待旦的葛洲坝建设大军,以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欢愉:自发组成的摩托车队,一路放鞭炮,一路高呼,赢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呼雀跃。

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建设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