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百年宜昌> 宜昌兵变:二、1920年的貌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宜昌兵变:二、1920年的貌似...(1 / 1)

宜昌兵变:二、1920年的貌似繁荣

护国战争开始,蔡锷领导的云南军队**四川,袁世凯调集北洋陆军大举进川,宜昌由此第一次成了一个大型的军队转运站。与此同时,王汝勤的第8师、卢金山的第18师、赵荣华的第13混成旅、宋大沛的第5旅、王都庆的第21旅相继调来宜昌。并以吴光新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宜昌就是总司令部,由此,宜昌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据侯叔轩的《清末民初宜昌面面观》中说:“那时驻军拥挤,所有会馆、庙宇、学校、大的市民住宅都成了兵舍“。

1917年12月开始,宣告独立的荆州镇守使石星川、师长王安澜、襄阳镇守使黎天才先后率兵前来攻打宜昌,东山寺一带成了主战场。到了1920年9月上旬,卷土重来的那些攻城的部队一度击溃守军吴光新部,占领宜昌,可是时间很短,又分别被赶来的北洋军队卢金山所打散,经过这两次战斗,继任长江上游总司令的卢金山开始修建东山寺土城(现在的宜昌水电学院)的防御工事,并在原来的教军场(现在的得胜街)修起了一栋大营房,可以**一团人。

不过好在当时的战火都在宜昌城郊,主要都是军事方面的,对宜昌城里的政治经济影响并不大,不过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罢了,好在来来往往的都是北洋军,就是袁世凯死了,段祺瑞来了,张勋复辟了,冯玉祥政变了,曹锟贿选了,湖北成了王占元的地盘,这些似乎都与宜昌没什么关系。

1917年,宜昌商埠局(相当于现在的城建委)在东门和南门之间拆开一个口子,称小东门(又称通惠门),迁移南门外的坟地,成为川汉铁路以后的宜昌城区的第二次展开。规划在大南门、通惠门外东南2公里以内4。65平方公里,修20条道路。形成通惠路、公园路(中山路)、陶朱路(陶珠路)、二马路、一马路、云集路(今云集路中段)、福绥路、怀远路(红星路)、滨江路(沿江大道)为商业区。各路之间划致祥里、美华里、源发里、新源里、安福里、青云里、平安里、清泰里、平和里、梅安里、培元里、同春里、中宪里、强华里等为住宅区。

1917年修建通惠路和一马路、二马路,宽17米,为砖渣泥结路面。到1919年又先后修筑了中山路、怀远路、隆中路、福绥路、云集路等道路。均为泥结路面。同时还修建了光前街、富裕街、培心里、强华里等街巷,街巷宽4~6米,为条石、碎石、煤渣、素土路面。这些道路、街巷的修建,在改善宜昌港埠客货疏运、繁荣市区工商贸易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具有文化底蕴的地名掌故。

福绥路是1917年修建的。这条路所称“福绥“二字,源于《诗经》。《小雅·*鸯》中有“福禄绥之“。称“福绥“是期望富裕安康。这条路与湖堤街、仁寿路、同春里等10条街巷相通。当时英国领事馆的球场、英美烟草公司、苏格兰哀欧拿女子中学,均建在这一带。20世纪20年代,轮船上的几个厨师,在这里开办了“味馥香番菜馆“,光顾的主要是附近的洋人和私人买办。民生公司在这里办有“民生“旅社。到30年代,宜昌邮局便由邮局巷旁迁至这里的新址(今福绥路邮政局)办公。“厚康“钱庄老板朱鉴卿在今市总工会和中宪里之间盖有两栋西式建筑,其中一栋墙上刻有“紫气东来“四个字。足见福绥路的发展与商贸密切相关。

通惠路其名出于《左传·闵公二年》中的“通商惠工“。日寇占领期间改为“三民路“,宜昌光复(1945年)后改称“中正路“,宜昌解放后遂称“解放路“。通惠路的开通,使古城与新埠连成一片。随即,这里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商旅居民络绎不绝。1924年四层楼房的“峡州饭店“(后来的市亨得利照相**公司,已拆除)又在这里落成,成为当时宿*、赌博的中心。这条街上修建的楼房还有“丹凤“银楼(后来的海鸥百货商店,已拆除)、“天昌“茶叶号、永耀电灯公司营业部等。“留光“、“精华“、“千秋“三家照相馆以及“中美文化餐厅“(原来的市群艺馆,已拆除)也都设在这条街。还有各种小店铺不胜枚举。这样,通惠路便成为宜昌城最为繁华的商埠区。

到了1918年末,宜昌常住人口已有109320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宜昌人曾骄傲地称其为“十里洋场“。后来商埠区又向北扩展至西坝、黄草坝。市场日趋繁荣,城市初具规模。这样,经历了川汉铁路下马的一段低潮以后,宜昌又迎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