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目光山伯转头望向台下的公孙起叫道:“公孙兄我们下去看看!”
公孙起摇头神色淡然:“不了!我守在这里你们下去!”
“也好!我们会尽快出来。若是三日不回只恐阎君怪罪。”
英台在空中唤道:“梁兄你慢点让我先下!”说着径直落向敞开的洞口先于山伯飞了进去。她觉得自己的功力要高一些因而遇事总想冲在前面。
山伯虽然知道底下很安全但也不敢大意当下急忙跟上。
洞口很小下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蜿蜒曲折消失在云雾中看不见尽头。
时候不大两人穿过烟云眼前变得豁然开朗!
入目是一个幽静葱绿的山谷苍松翠柏飞泉瀑流绿草如茵山花烂漫除了没有飞鸟的啼鸣略微显得有些静寂之外其余感觉跟人间的风景胜地别无二致!
叮叮淙淙的小溪边矗立着几间白石垒成的屋子。
石头很光滑仿佛白玉一般。
“呀!真是好地方!我喜欢这儿!”英台欢快的叫着纵身飘向石屋。
山伯也跟着跳下台阶轻轻飘落在屋前。
屋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内部摆设十分简单除了石床石椅之外连锅灶都没有。也不知茅焦的四百年是怎么度过的。
待到漫步周遭看见小溪边长满的黄精、贝母以及各种灵药、幽草之后山伯才明白过来:这里不是人间而是处于冥界。作为鬼身不过是一股魂魄。稍微吸食点草木芳魂就够了。如果硬要吃饭大鱼大肉的反而不利于修行。只有食不果腹地下乘鬼魅赶上鬼节外出的时候才会饥不择食什么都吃。
放眼望去石屋后方数十丈外。靠近山岩的地方。有一道光洁的石壁上面隐约刻了字。
山伯记着茅焦的话心有牵挂连忙唤了英台急匆匆跑过去。
来到近前才现石壁跟前还立着一群高矮不一的石碑粗略一数大约二三十座。隐约形成碑林的样子每块石碑都刻满了碑文。
山伯不忙去看碑文。而是抬头望着石壁。
白色地石壁上印着手指粗细地金黄字迹。字字相连灵动无比仿佛有人以指代笔而成勾画而成。
碑文古朴不知有多少年了。
山伯仔细辨认只见上面写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人之大事唯立与求。立有三立。立德。立言立功;求有三求。求知求善求生……”
看起来是一段修行的导论山伯一面细读一面揣摩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语,。
“人生在世就是不断的找寻找寻一条通向彼岸的道路。一路行来要明白各种各样的事理这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要追求仁善寻找爱人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是求善地过程;想找长生不老的方法力求多活几年最好能永存世上这是求生地希冀。每个人都在努力追寻然而能达成目标地又有几人?
求知很难。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越是求知越觉得自己的局限。年少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年长时才知道一无是处。学问越大越是惶恐越是谦逊;学问越小越是矜夸越是无畏。
求善也难。人都想做好人然而又管不住自己。想要行善偏偏去做坏事。是人都有罪性贪、嗔、痴常伴一生。试问古往今来谁人臻于至善?
求知、求善都很难求生就更难了!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到头来都是一个死字。
越是成功的人死时越是惋惜;越是普通的人死时越是平静。(翁美玲死了令世人嗟叹;张国荣自了令人惋惜。村翁村妇碌碌一生死时却带着欢喜。
全知至善长生那种美妙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
大海茫茫何以抵达人生的彼岸?
有没有一条小舟可以载我过去?
夫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果能找到通天的大道就算死也值了!
请问诸君大道何在?何以成神?”
石崖上只有询问没有答案。
山伯看得迷惘心中若有所思然而又禁不住摇头。
对于仙道、至圣的追求他一直在探索之中至今没找到答案。
曾经有一度他以为只要从天青石、仙药中吸取真元日久天长就能修成神仙然而当他看到石崖上这段话又觉得以前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对:难道说求仙只是吸取真元?只是提高功力?如此下去就算能长生也无法达到佛陀、天帝全知、至善地境界!就算成了仙也只是不入流地小仙!真正的大神必然伴随精神力和心境地巨变先要克服自身的缺点让自己做一个完人。
然而怎样才能提高精神力?怎样提高自己的心境呢?这问题可真难回答呀!
正在思索之际耳边忽然传来英台清脆的叫声:“咦?梁兄你来每个石碑看起来都是答案!”
“你说什么?”
山伯转过头去看见英台茕茕玉立于石碑旁轻轻向他招手。
“梁兄答案可能在石碑上!”
山伯急忙走过去站在英台身侧双目望向石碑石碑署名“李伯阳”。
英台侧头问:“梁兄谁是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