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江河奔流> 顽固如石司马光 祖母孙儿也争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顽固如石司马光 祖母孙儿也争斗(1 / 1)

司马光是山西闻喜县人,小时候,司马光是个读书种子,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吃饭喝水,一生都与书为伴,是个博览群书的人物。Du00.coM

作为读书人,司马光可谓人中龙凤,不仅读书多,著述更加出众,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巨著《资治通鉴》是唯一能够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提并论的作品,司马光的史才不及司马迁,但是,他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记述很生动,算是史学中难得的佳作。

作为一位君子,司马光也是货真价实的,他一生恪守儒家的道德,为人正直,一生不置田产,不纳妾,不受贿,敢于犯言直谏,是个忠实于朝廷的直臣。

作为政治家,司马光是个极端的保守派,他与王安石走了两条相反的路子,简直是水火不容。司马光认为,宋朝的制度没有大问题,就像是一座大房子,没有大问题时,就不需要重新翻修,房子漏了。堵上就可以了,或者有些旧了,重新装修一下就可以了。

一零七四年,北方发生大旱,灾民遍地,有人绘制了一幅《流民图》,宋神宗见到了这幅画,反对变法的人攻击说,王安石得罪了神灵,老天发怒,王安石必须向天谢罪,在各种力量的逼迫下,宋神宗不得不解除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宋神宗还是信任、欣赏王安石的,大灾过后,暂避风头的王安石再次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可是,没过几个月,天上划过了一颗彗星,民间再次出现流言,人们纷纷攻击王安石,说他找来天变,各地对新法开始阳奉阴违,王安石看到宋神宗身上承担了太大压力,于是,主动辞职,来帮助皇帝缓解压力。

王安石退出政治舞台之后,司马光做了北宋王朝的宰相,宋神宗心力交瘁,于三十八岁那年去世,改革事业出现转折。

司马光当政之后,在皇太后的支持下,把王安石制定并实行了十五年的改革措施一条一条地废除,新法被废除后,司马光没有提出一条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他充其量就是一块顽石,无法充当栋梁责任的司马光在全部废除所有新法之后,就如同一盏破油灯一般,耗尽了最后一滴油,他死了,大宋王朝也失去了挽救颓局的最后一线希望,如此看来,司马光为人是君子,做事是误国庸才,专心写历史书,倒是合适。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误己误国,到死也不明白,所以,我读《资治通鉴》,只读到丰富的史料而已,没有读到司马光高明的史论。

宋神宗英年早逝,留下十岁的儿子赵煦(宋哲宗)继位,哲宗年幼,国家大事交由太皇太后高士掌管。

高氏出身名门,自幼长在皇宫之中,由宋真宗的皇后曹氏抚养,树大根深,富有政治经验,政治立场极其保守,高氏在宋神宗继位后,提拔保守派大臣司马光担任宰相之职,司马光联合一批顽固的保守派大臣,将王安石的新法逐一废除,还将支持王安石的所为新党人士都贬出朝廷。

宋哲宗是个早慧的皇帝,他九岁时就能背诵《论语》,并且能够很有气度地参加朝廷借鉴朝贡大臣的礼仪大典,说话举止都有礼有节,本是个治国安邦的好苗子。

可惜的是,高氏出于对王安石新法的不满,不能针对新法的优点进行合理的保留,对于新法的不足进行矫正,而是一味地鞭笞新法,罢黜参与变法的大臣,如此一来,北宋朝廷就界限分明地分为新、旧两党,双方的恩怨越积越深,造成国家统治集团内部长期内耗,统治集团的凝聚力下降。

保守派大臣以高氏做靠山,他们在向朝廷汇报工作时,往往只对着高氏说话,宋哲宗只能看到大臣们的后背,这使哲宗皇帝产生逆反心理,对高氏产生敌对情绪。

高氏对哲宗很严格,为了避免宋哲宗成为一个贪色玩乐的皇帝,高氏故意安排一些上了年纪的宫女服侍哲宗,还经常审查宫中的女子,避免她们色诱哲宗,哲宗正直青春期,知道后更加反感。

哲宗十七岁时,按照宋朝的规矩,高氏应该还政于皇帝,但是,高氏担心宋哲宗改变国家的政策,不肯放权,哲宗默默地忍着,等待着自己亲政日子的到来。

高氏的所作所为,为哲宗所不满,所以,当高氏去世后,宋哲宗就利用自己掌握的皇权,对于保守派大肆进行报复,他启用了那些所谓的新党,恢复了王安石颁布的一些新法,很多旧党人士被罢免。

高氏与宋哲宗的作法,加剧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从此,日趋激烈的党争伴随着宋朝的后期历史,直到北宋的灭亡。

宋哲宗是个短命的皇帝,他于公元一一零零年去世,哲宗没有儿子,临终前,交代大臣,皇帝的位置交给自己的弟弟赵佶,这就是北宋著名的昏君、轻佻天子、艺术家皇帝宋徽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