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江河奔流> 用人不当害新法 打压政敌用手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用人不当害新法 打压政敌用手段(1 / 2)

王安石的新法颁布之后,一些人投其所好,奉承王安石,赞扬新法好,王安石需要这样一批人来捧场,于是乎,这样一些人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地位与利益。Du00.coM这儿举出两个人物来说明之。

第一个人是被王安石称为“护法善神”的吕惠卿。吕惠卿是宋仁宗时期的进士,文章写得好,王安石与吕惠卿认识后,二人在一起谈论经义,谈得很投机,王安石认为吕惠卿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吕惠卿大力吹捧王安石,说:“我读经后,知道了孔子学说的高明;读佛经后,知道了佛祖讲的道理多么高明;接触了宰相王安石,明白了王安石才是我的老师”。?

大臣司马光对王安石说:“吕惠卿虽然有学问,但是,心术不正,表面上对王安石百依百顺,阿谀奉承,但是,他实质上是个小人”。?王安石不信任司马光,不肯相信司马光说的话。

大学问家苏辙评价吕惠卿说:“吕惠卿的心胸十分狡诈,诡计多端。大兴冤狱,诬陷公卿,假如不是因为皇帝圣明,不知道该有多少人难以生存”。?

吕惠卿这样的人做助手,王安石的新法该遇到更多的阻力了。

还有一个叫做邓绾的人,靠着奉承王安石而升官发财,邓绾对宋神宗上奏说:“我到地方上查看形势,看到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从这儿来看,天下的形势都是一片大好”。?

王安石也是个凡人,他听到了邓绾的奉承话,十分高兴,他太需要天下人对自己新法的肯定了,于是,邓绾得到王安石的推荐提拔,邓绾呢,毫不客气地对他人说:“不管这个好职位是怎么来的,我只管坐上就是了”。?邓绾算是个缺少廉耻的家伙。

那些有道德但是缺少治理能力的人,却是反对变法的家伙,比如司马光、苏轼等人,虽然是道德模范,却对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束手无策,王安石不能指望这些人,只能将就着用吕惠卿这种人。

用了不该用的小人,结果造成好法没有发挥好作用,比如青苗法,王安石的本意是在老百姓青黄不接的时候,用官府的钱粮借贷给百姓,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百姓不用借高利贷,官府也可以保住国家的税源,还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地方的官员借着实施新法,强迫百姓借贷,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这给那些反对新法的人以口实,国家围绕变法的事情,闹成一锅粥,官员分成两大党派,直接造成统治阶级内部力量的大量消耗。

朝中百官,因为政见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党派,不过,中国人的劣根性,勇于私斗,怯于公斗,经常是因为个人利益而拉帮结派,往死里整治那些与自己不睦的人。

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与反对,很多反对者的个人才华与品德都是第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政治见识却不一定与自己的品行、人格相一致,比如宋朝的苏轼、司马光等人。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的父亲苏洵是个文学家,受优良家风的影响,苏轼少年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才识,宋仁宗时期,苏轼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第二名,从此,苏轼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

王安石变法之后,苏轼在朝中担任端明殿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内容之中,有些不妥之处,王安石是个很执拗的人,他容不得苏轼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于是,苏轼开始倒霉了,他被贬到杭州担任通判之职(相当于杭州市副市长)。

苏轼恃才傲物,得罪了很多人,他倒霉之后,很多人借机落井下石,从苏轼的诗作中挑出很多毛病,御史台的那些御史们制造了宋朝的一出文字狱。

苏轼的诗句中有两句诗:“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御史们说:“苏轼的诗中有讽刺宋神宗昏庸无能的意思”。还有两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在讥讽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另外还有两句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应有蛰龙知”,御史们说宋神宗是真龙天子,应该飞在九天之上,不应该躲在九泉之下。

中国文字,本身是隐晦难懂的,可以解释为很多意思,御史们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中有反对变法,反对皇帝的意思,宋神宗很生气,派人到地方将苏轼抓进京城,关押在御史台的监狱之中,由于御史台的监狱常有乌鸦停留在院子里的树木上,因此,此处的监狱常被称为乌台,苏轼的案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乌台诗案”?

据说,苏轼知道朝廷派人来抓自己,害怕的几次要自杀,都被朋友劝阻,到了乌台监狱,苏轼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确实写过讽刺青苗法、盐法的诗句,其他的,苏轼一概不承认。

御史台专门以鸡蛋中挑刺,整人为职业,这次抓到了大名鼎鼎的苏轼,可以好好出一口气了,于是,御史们大动脑筋,从苏轼的作品及其往来书信中找出不少内容,似乎都是反对变法的意思,御史们向宋神宗上奏说,苏轼的罪行应该被判处死刑。

宋神宗毕竟是个明君,他不忍心把苏轼弄死,于是,苏轼被朝廷贬到黄州做了个团练副使?(相当于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