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江河奔流> 孝文帝迁都中原 用汉法民族融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孝文帝迁都中原 用汉法民族融合(1 / 2)

490年,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去世。读零零小说孝文帝面临着重大的政治考验。冯太后的支持者在观望着孝文帝拓跋宏的下一步举动,他们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会成为孝文帝的支持者吗?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五天没有进食,表现出极大的哀痛。冯氏曾经因为孝文帝小时候过于聪慧,担心会危及自己的地位,曾经一度想废掉拓跋宏,经过很多亲信大臣的劝阻才作罢。

拓跋宏一直在冯太后跟前很恭敬孝顺,他曾经遭到冯太后的责打,从来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样子,即使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也没有表现出要报复的迹象,冯太后过去的亲信开始向孝文帝靠拢过来,这可是一大批能人与实力人物。

孝文帝对于冯太后的去世过于哀伤,让很多大臣难以理解,他们开始劝慰拓跋宏说:“陛下承担祖宗的大业,有君临天下孝文帝对于冯太后的去世过于哀伤,让很多大臣难以理解,他们开始劝慰拓跋宏说:“陛下承担祖宗的大业,有君临天下责任,怎么能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孝文帝这才开始吃一些稀粥。

孝文帝亲自为冯太后选择陵墓位置,为冯太后进行了隆重的葬礼。太尉拓跋丕说道:“陛下有最孝顺的天性,哀伤超过了礼节,每天吃很少的米饭。臣等为此忧心忡忡,希望陛下能够克制自己的真情。”

491年,孝文帝在冯太后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悲伤痛哭,一整天不吃饭,经过百官劝谏,这才开始进食。

冯太后最信任的情人李冲,忠正勤勉果断明智,周密谨慎,孝文帝信任李冲,毫无嫌隙,过去得到冯太后信任的大臣,都对孝文帝心悦诚服,帝国的政治局面稳妥过度,全国上下都很推崇孝文帝。

492年,孝文帝下令在平阳祭祀尧,在广宁祭祀舜,在安邑祭祀禹,在洛阳祭祀周公,这些都由地方官掌管,祭祀孔子的仪式由中书省直接安排,孝文帝亲自祭拜。

孝文帝此举表明,北魏决心开始全面采纳汉族的礼法制度来治理国家,

493年,孝文帝决心迁都洛阳,以便于更加全面地进行他的汉化大计。孝文帝找来心腹大臣尚书拓跋澄说道:“平城是施展武功的好地方,但是,现在国家承平,实行文化文治,平城不是合适的地方,所以我想迁都洛阳。”

拓跋澄说道:“陛下想迁都到中原,这是与古代周朝、汉朝一般,要兴起魏朝的好办法。”

孝文帝问道:“北方人习惯于依恋旧的事物,万一我发出迁都的命令,引起骚乱,该怎么办呢?”

拓跋澄说道:“不寻常的事情,只能由不寻常的人来做。”

于是,拓跋宏打着南征的旗号,统帅文武大臣以及三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一直下着大雨,道路泥泞,人困马乏,走到洛阳的时候,孝文帝手持马鞭,身穿军服,做出要继续前进的样子。

北魏大臣们再也不愿意往前走了,他们纷纷在孝文帝的马前跪了下来,苦苦哀求孝文帝不要南征。

孝文帝看到宣布迁都的时机来了,就假装生气,说道:“谁敢阻拦,我就用刀斧来说话。”

安定王拓跋休急得掉眼泪,苦苦劝阻,孝文帝这才对大臣们说:“兴师动众,不是小事,假如不南伐,就要迁都在这里。”

众人听了,喜出望外,高呼万岁,众人不愿意南伐,担心不同意迁都的话,南伐之事就难以停止,于是,大家都不敢反对迁都的事情,孝文帝成功地完成了迁都大计。

跋宏想改变北魏的习俗,因为国家长期处于太平时期,靠着游牧获得的财物有限,难以供应国家上千万人口的费用,所以,拓跋宏决心重视农业,实行均田制,把汉族的农业技术发扬光大,依赖农业获取更多的财物,为北魏王朝的强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既然决心采用汉族的经济生产方式,那么,就必须采纳与农耕生活相适应的汉族政治制度与伦理价值观念,该如何促进鲜卑人更快地向汉族转化呢?

迁都之后的孝文帝,殚精竭虑地思考着使得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措施。495年,孝文帝召集群臣,对他们说道:“你们是希望我远追商朝、周朝呢?还是希望我不及汉朝、晋朝呢?”

大臣们都说:“希望陛下能够超过前朝的圣王。”

孝文帝说道:“这样说来,我们是应该变异风俗呢?还是继续因循守旧呢?”

大臣们说道:“愿陛下的事业日新月新。”

孝文帝接着问道:“你们是希望功业在我这一代为止呢?还是能够传流到子孙后代呢?”

大臣们说:“但愿传流到一百代之后。”

孝文帝说道:“这样说来,我一定要有所革新,大家不要违抗。”

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孝文帝说道:“我要禁止鲜卑人过去的口音,大家全都说标准的中华口音。三十岁以上的人,一下子难以改变过来。三十岁以下的官员,故意说鲜卑话,将要被降级使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