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爽的开始答题,等到宁玉把帖经打完,考官才把那些好梦正酣,睡死过去的家伙叫起来~~~~
接着做墨义题,所谓墨义,既笔答经义,共二十条;这个只要牢记《十三经注疏》即可,尽管这些年它被学者们批得体无完肤,但是科举考试中,还是将其作为标准答案,不然这卷子就没法批了!
墨义对于宁玉来说没什么难度,花了一天半的功夫,就把二十条墨义完成了;但是大头在后面,诗赋论暂且不提,虽然只占总分的一层,但是费时费力,要求举子文采好,变通快,能够运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优美的句子;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么多风流才子,诗词歌样样精通,却屡试不第的原因。
策论是整个考试的重头戏,也就是人们所知的八股文,不仅要严格遵守它的体式,还需贴近国事,附和皇帝及主考官的胃口,所以说写好策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诗论赋虽然不重要,分说占的少,但是也不能马虎,春闱考官的裁量权很大,万一要是遇上一个极爱诗赋论的考官,不好好写可就坐蜡了。
宁玉静下心来,决定先把诗赋论做完,最后再去写策论,所谓论,就是考官给出一段经典,你来阐述一番,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评价高低,因此在阅卷中,不太受重视,除非你的观点前所未有,非常新奇;诗赋才是这一科的评分主体,诗是格律诗,赋是律赋,而且要求非常严格,就拿诗来说,它不仅限韵,还要限制用韵的次序,不仅要讲究起承转合,而且还要八韵贯通体贴,十分严格,一步不慎,便满盘皆输,因此有人把它比作填词;实际上比填词难多了。
一般这样的诗很少能有出彩的,因为匠气太重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写得非常好的,比如晚唐杜牧,北宋的一代文豪苏轼,都曾在贴诗上大方光彩,从而金榜题名。
八股策论,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因为规制严谨,刻板,既要学子避免生搬硬套,还要避免只会写陈词滥调,同时八股策论,还不能带入考生的感情和议论,可想而出要想写得精彩,是何其难也?
宁玉挖空心思的拉拉扯扯,花了几天的功夫,整个文章看起来不失巧妙有趣,其实在策论这一块,因为体式严格,只要辞藻华丽,就已经是上等了,若是还能写出一两句警示之言,便是顶尖高手。
誊抄卷子之前,宁玉吃了一粒姐姐给的醒脑丸,随后才提笔细心誊写,誊写的字体必须是规定的馆阁体,这样看起来干净明了,便于最后考官誊抄;看看沙漏离天黑还有半天,宁玉不敢大意仔细检查了一偏,又斟酌修改一遍,再三确定没有什么错别字或是忌讳,才长舒一口气,把考卷收进卷袋,吃了一些东西,准备睡一场回笼觉。
宁玉睡着了,倒是不知道他的考棚外面站着的总考官,徐乾学认识宁玉,不仅因为富察宁静的彪悍行为,更因为张英张敦复经常在他面前提起此子如何如何,这才让他起了好奇之心,特意在考试快结束时,过来转上一圈,旁边的本场考官,看着这次会试总考官对着‘号棚’发呆,仔细看了一看门口的等记,奉天府的富察宁玉,随行的几人交换了一个了然的眼神,怪不着总考官盯着号棚发呆,原来里面是那位的弟弟!
申时一到,考场中想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考生们都知道这是交卷的信号!
ps:
上架第一章,还情亲们支持一下,马蹄能上架最要感谢的就是一直支持马蹄的读者和给我建议的贝壳编辑,马蹄嘴比较笨,不知该说些什么,总而言之,就是谢谢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