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抗战之血色战旗> 第三百二十八章 得失成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八章 得失成败(3 / 3)

xing作用,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以实际战例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从而鼓舞了国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增强了全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并消除了一些人的对日恐怖心理,而这正是中国进行持久抗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另外,台儿庄的胜利不仅使日军开始重新估量中国的抗战力量,同时也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的看法。

日本大本营因兵力不足及准备不够充分,在占领南京、太原后本来决定暂时停止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制订了所谓‘战局不扩大’方针,并下达了计划,以争取时间建立总体战体制及扩大军事力量。

但由于台儿庄的失败和侵华日军当局为挽回面子,我认为日军必然会强烈要求扩大战局,并由于现中**队大量集结徐州等情况,而被动地改变了既定战略方针,在兵力不足及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按照我们的设想,提前进行徐州会战。

目前,日军尚未完成扩军计划,根本无法从国内增派军队,只好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侵华日军中调集部队。

在华日军共约15个师团的兵力,我认为调至徐州作战将会到达约2o个师团,那么唯一带给日本人的结果将是造成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既不足以完成围歼徐州附近五六十万中**队的战略、战役任务,而留置后方的兵力更有捉襟见肘之忧,连守备同蒲、平汉、京沪、胶济、正太、津浦几条铁路干线上的要点都不够用。

徐州会战之前,中**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以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每战辄败。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我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台儿庄战斗、临沂战斗以及序战阶段的淮河阻击战斗,都是在这种作战指导下获得胜利的。

我第五战区成立时制订的作战计划,本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线兵团阻止日军于黄河北岸,迟滞其南进度,以争取时间并掩护第二线兵团的集结及部署。第二阶段是第一线兵团撤至莱芜、泰安山区一线防守,协同第二线兵团在兖州、济宁地区与日军会战。第三阶段是在徐州附近进行战役决战。

决战的作战指导是‘以极少数部队据守核心,以战区全力之大部’在津浦路两侧开展游击攻势作战,侧击敌人。但是由于韩复榘的不战而退,使这一符合持久消耗战战略的作战计划流产。在第五战区兵力远未集结之前,日军就深入济宁、邹县之线。

为了遏制日军的前进势头,我第五战区又采取了‘以攻为守’的作战指导,动鲁南反击战,令孙桐萱第3集团军反攻济宁、汶上,令孙震第22集团军反攻邹县、两下店。由于我军缺少攻坚必须的强大火力,对装备精良,有飞机、坦克支援,并占领据点的日军进行攻坚战,实在是力不能及,难以成功,很快即被日军击败。日军乘势进击,战局迅展至作战计划中第三阶段的形势。

台儿庄战斗,我第五战区基本上是按照第三阶段计划,以攻势防御的思想指导作战的:令孙第2集团军坚守阵地,从正面吸引和消耗敌人;令孙桐萱第3集团军向东、向南出击,切断津浦路并南下至枣庄地区敌人;令主力兵团——汤恩伯第2o军团迂回至向城、兰陵及抱犊崮一带。这一方面切断日军矶谷第1o师团与板垣第5师团的联系,一方面对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实施强有力的侧背攻击。

而担任阵地战的第2集团军,也不是全部投入防守,而是仅以一部固守台儿庄,将黄樵松第27师及张金照第3o师分别配置于城东、城西两侧,不断组织正面或侧翼的反击,使日军必须经常分兵应战,无法集中全力攻击台儿庄。

正是在这种作战指导下,终于使进攻台儿庄的两支日军溃败而逃,获得了台儿庄大捷的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