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边缘> 第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2 / 3)

(只能容面包车通过)二者说是街名不吉利:聚鸦街。据传此处原有一棵大榕树,常有鸦集于上,故名。街道两边有些商店,有卖花圈的、冥币的,也有卖副食的、搞干洗的、开茶馆的,居民们过着悠闲的日子。

同在这儿租房的另外六位房客,来历和目的与曲羽大同小异,但他们大都是四十岁以上了,其中两位还拖儿带女的。天刚亮,各人就忙各人的事去了,大都天黑或深夜才陆续回来,几乎没有共聚的时间,曲羽住下一周了,对他们姓甚名谁都不胜了了。

云荣清的妻子姓王,被众人称为王婶、王大娘、王老太,其实她刚过五十岁,或是因为长期辛苦的日子使她过早的老相毕露。她不仅照看着45号房,还在附近租房开着茶馆。她几乎着和丈夫类似分居的生活,其实二人并无矛盾,只是老年人习惯独处的缘故。她生活很平静,手里老织着那永远织不完的毛衣,每天在茶客堆里东坐坐,西坐坐,听赵某闲话钱某,听钱某褒贬孙某,再听孙某评谈李某,因此她成了聚鸦街上最博闻强记的人之一。谁家夫妇吵了架,谁被八字先生算出是大贵之命,她往往知道得最为详实。她随时又在把听来的各种消息添油加醋地补充后在茶馆里传播,把附近的事搅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没有谁来追究她的责任。

王老太信佛,信得很虔诚,因而也很慈悲。每个月她都要坚持素食七天,以示对菩萨的尊重。她不时也念念经,念《华严经》、《金刚经》。七十年代初就开始暗中念六十卷本的《华严经》,之所以暗念,而不公开大声朗读,是因为那些没有标点的经书她断不清句逗,于是她干脆以为暗念最能显示自己的虔诚,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没有念完一遍。五千字的《金刚经》她念了多年,至今还有不少字被她读错,或根本就不认得,至于经文旨意,自然不胜了了。念经成了老人家丢不掉的习惯。她之所以常念经书,另一个原因是她死心眼地认为经书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才配读的,一般街坊邻居乃是凡夫俗子,无惠根,没资格念。有时她念完经,就向路过的乞讨的人施舍几角钱、一元钱,然后仔细地找听对方的姓名,籍贯,其动机并不是希望行乞人某年某月某日发迹后对自己涌泉相报,她总是把自己对人的恩惠铭记在心里,随时向邻居们讲述,年深日久,她博得了不起个“王老善人”的雅号。十年来,她施舍过八个乞丐,她也打算忘记他们的姓名和自己施舍的数额,可怎么也没办到。

在聚鸦街,王老太生活很简省,省钱是她父辈、祖父辈开始的、从娘家带来的由来已久的兴趣所在。她平时最大的支出是买菜,每次去菜市,她都要事先盘算一番,通常最多时每次只带上二十元钱出门,并且把钱分成几处藏,一处是袜子里,一处是贴身衣袋里,一处是卷在袖子里,好象全天下的扒窃分子都在盯着她的荷包打不良主意。买菜的时候,讲价最见功底了,比如买小菜,先是一角一角的讲,然后一分一分的讲,她总感到市里的东西太贵了,其实即使你贱价将整个四川省八毛出售,她也要张口问你五毛卖不卖,甚至四毛九分卖不卖。总之,老人家世袭的吝啬功夫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王老太把丈夫安排来的客人左右打量,当得知他是来自穷乡僻壤的天居县,并且是她的房客中最远的一位时,就对他产生了慈悲心怀。过了几天,她特意来和新房客攀谈,问这问那,末了她说:“小伙子,我知道,你们家乡经济欠发达,我正要处理一些东西,你老家也许用得着,若能瞧上,我可以很便宜给你。”曲羽对老人婆婆妈妈的习惯很厌恶,但不知究竟她要说什么,出于尊重,就随她来到隔壁的房间里。房间里搁着不少过时的、甚至严重过时的家具。她摸着一把缺腿的仿古椅说:“补一补,就能用,二十元,值吧?上瞒你说,换别人,我是不会如此便宜的。”曲羽怀疑是古懂,仔细一看,根本不是,老人家又指着脱了皮的矮组合柜:“瞧,它还结实,五十元,你肯定用得着,稍作收拾,往你家里一放,邻居们肯定会羡慕死。”房客算是彻底弄明白了她关心自己的意图,气得开不了口,老女人又唠叨地向他推销生锈的电饭煲,手提式录音机。她大概想把自己家里所有早该放弃的东西都变成人民币。房客瞧着一件件破烂,被她对人民币的深爱震惊了,他半讥半讽地指着墙角一只死壁虎的骨骸问:“你是否将它也处理给我,换几元钱?”

房主为自己的一片好意受到嘲弄颇有些愤慨,说:“小伙子,你以为咱家里缺钱?告诉你,咱这栋别墅就值三十万,你傻眼吧!”

这栋房屋值三十万?曲羽简直信不过。老女人离开后,他止不住重新打量这楼房,三层建筑面积当在三百平方米左右,造型不算考究,外装大致受看,但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把它同三十万的概念连在一起,虽然三十万对现在的主人公来说,肯定是如雷贯耳。他怀疑老女人故作虚言,可又不象。然而,他对房地产是根本不了解的,王老太所言应该属实,几天后,他就从附近街坊居民的闲聊中得到了证实。没想到一个仅供人居住的住所这样值钱!

他产生了莫大的怀疑,这种怀疑绝不是出于妒嫉,因为真正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