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千年汉帝国> 第354章 荥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4章 荥阳(2 / 4)

在当初的东宫萧琴看来,大汉帝国因年年天灾,各处流民四起,敕封节度使,就将这些流民和灾难都转移到了其他人头上,自己就把持着关中肥沃土地休养生息。从这点来看是没错的。可她没想到,幼帝西狩,帝都沦陷后第二年,天灾居然渐渐减少,帝国东西两地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汉人百姓是最淳朴的一群人,只要能有口吃的,就不会造反。赵匡胤真是抓住了这点,努力恢复生产,保证荥阳治下百姓的口粮,几年下来居然已经略有成效。

其实攻略淮南是五年前吴公给赵匡胤的指令,但一直以来赵匡胤都只是派兵象征性的骚扰,根本没有实质的举动。直到去年,荥阳地区已经能够自给自足,并且还有富余,直到这时,赵匡胤才挥兵南下,一举拿下因供应杨少霆四十万大军北上勤王而早就疲敝不堪的淮南郡。至此,荥阳与淮南连成一片,赵匡胤的地盘已经扩大了一倍。

而此时,荥阳以北是郑州、商丘,这里是临淄王的地盘,往东是济南、曲阜等地,东南则是吴公赖以起家的吴郡。赵匡胤想要发展,肯定不能挑这些硬骨头啃。反而是淮南郡西南方向的荆州、湖州、黔州等地,因之前被杨少霆等人扫过一遍,早就是一郡一节度的局面,混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容易一一收服。于是赵匡胤就看上了这些地盘,准备开春就对这些地方动手,接着可以继续往南、往西,拿下岭南、象郡、桂林,乃至越、缅、暹罗诸州。到时他才有跟吴公、临淄王叫板的资本。

对于这个弟弟的安排,赵匡胤是打算走治世之臣的路子,毕竟开疆拓土,赵匡胤觉得自己足够了。甚至他都已经想好了自己未来的国号---宋!

可是,邹燃的回来,犹如当头一棒,顿时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赵匡胤给打醒了。

面对兴奋的弟弟,赵匡胤强颜欢笑的安抚了几句,让他先出去,然后立即让赵真去召集各路旗主和他招揽的幕僚谋士来议事。

这几年下来,赵匡胤麾下着实笼络了不少精英。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大汉帝国原来的官吏,还有一些则是大学的士子,更有从赵家村出来的一些老人。武将方面,赵匡胤找到了之前西征的四个老袍泽,让他们各领一旗,但没有故意偏袒哪方,而是采用互相牵扯,最好是有矛盾的那种更妙---对于兵权,赵匡胤天生敏感。文臣这边,赵匡胤却给他们指了一个头儿,这就是文麝。

文麝本是吴公麾下的幕僚兼将领,可不知何故,自攻破帝都,挥军回吴郡之后,吴公便再也没有动作,而是谨守吴郡金陵城,似乎挑起了大汉四方烽烟,他就准备放马南山。这个态度在很多人看来是吴公殿下对帝都那惨死的数十万亡灵而感到内疚。既然吴公已无逐鹿天下的雄心,那这些已造下杀孽,荣华富贵还没到手的人如何甘心?

于是文麝就从吴公那里带了很大一部分人来到颇具野心的赵匡胤麾下。在文麝看来,事已如此,只能辅佐更具帝王象的人,以此来完成大一统的梦想,一旦从龙之功达成,那岂不比跟吴公在吴郡坐以待毙要好?

像文麝这般念头的蛟龙卫人士不少。说来也怪,吴公居然也不阻拦,任由他们离去。

不过文麝来到荥阳后,还想领兵是不可能的。赵匡胤只给他们两条路,要不交出兵权专心治世,要不就从新披甲从军,别沾文官那档子事。这是赵匡胤的底线。

荥阳,将军府。

一众文臣武将到齐。赵匡胤坐到主座上,让赵真将长安发生的事细细说了一遍,这才道:“长安这番剧变,我等该如何应对?还望诸位教我!”说着,赵匡胤起身朝众人长长一揖。

众人忙起身回礼。

最先说话的还是文麝。

“使君,长安巨变我也是今早方知,主公若是不召我等,我也是要来与主公商讨一番的。”文麝毫不避忌地说道,“在我看来,长安巨变可谓主公一大良机也!”

赵匡胤是节度使,所以武将称其为将军,而文臣称其为使君。当然,也有人叫他主公,那就是家族内部的称谓了,也有讨好他的人会这么叫。

“哦?先生直言无妨。”赵匡胤非常有礼貌地对文麝说道,但那双虎目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是的,就是厌恶。这文麝自以为之前跟随吴公,又曾指点过赵匡胤,这几年主持荥阳政务颇有些专断跋扈,似乎根本没把他这个节度使放在眼里。要不是一开始赵匡胤就拿出了文武分离、文武相制的办法,或许文麝现在早就坐了赵匡胤这个节度使的位置了。

文麝却好不自知地说道:“我所谓良机有三,第一,长安幼帝年近十岁,如今亲政岂非笑话?还不是西宫为主?哼,西宫与东宫有何区别?仍旧是一介妇人耳,根本不足为惧。反而因此一番剧变,长安将无力东顾,若有动兵之举,乃纯粹找死而已;其二,此次政变正可为我所用,使君可高举‘清君侧’之名,对长安之西宫进行讨伐。当然,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过借此我们可北上郑州,以做试探,由此可探出临淄王对此事的反应;最后,长安因着此时,必不敢东顾,主公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