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易安居士
一首《南乡子》传遍被白雪覆盖的神都雒阳。
与此词相并而传的,却是另一个词中圣手“穿越客”的《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两首词不论词意还是词风都如此相近,只是前者相对而言稍显悲凉,而后者却十足的豪迈霸气,那股老当益壮,不输少年的勇气着实让人钦慕不已。
当然,这两首词之所以能够风靡雒阳,除了本身的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这两首次背后的故事。
先说“穿越客”的《江城子》吧。据说,先帝之所以在千年立国庆典上一病不起,就是因为读了这首词,豪气大涨,不顾皇太后的劝阻,硬要开强弓射硬石,结果寒气入体,吐血昏厥。
虽然这首《江城子》霸气绝伦,但却被认为是不祥之词,宫廷内外,严禁吟唱这首词。皇家都如此慎重对待禁止的曲目,民间自然好奇不已。朝廷又没有明令禁止这首词的流传,所以一时之间反而风靡雒阳。
再说易安居士的《南乡子》。这首词的意境和文字掌控力都是上佳,但之所以风靡雒阳,很大的原因是,易安居士被朝廷逮捕,据说,秋后处斩!
至于罪名嘛拟撰反词,大逆不道,气死先帝,当诛九族!今上初登大宝,不忍多造杀孽,故仅杀反贼一名!余者尽数贬为庶人,永世不得为官!
先帝汉平帝之死,在官方公布的信息中是这么说的:帝疾,不能事,皇后惠妃奉药于上,侧侍在畔,不敢稍离旬日午时,帝崩于长乐宫。
其中惹人关注的字眼是“不能事”“不敢稍离”。不能处理政事,皇后和惠妃同时伺候皇帝身边,不敢离开片刻,这是什么原因?后妃之争从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更关键的是,“帝疾”到底是何疾?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忌讳。很少史书上会记载皇帝得了什么病的。
而更重要的是,易安居士在帝崩的第二天就被抓捕入狱。然后是宵禁,禁军和飞骑军入卫,之后又传来胡公率兵勤王之类的事情,端是一日三惊,朝堂之上几乎天天都在争吵,整个帝国都有点风雨飘摇的样子。
经过一番腥风血雨的权力斗争,朝廷上下终于平稳下来,形成两宫太后掌政的局面。可刚刚安稳没多久,易安居士谋反案又喧嚣尘上。整个神都又陷入惶惶不安之中。
谋反案呐,一旦被牵连那可是大罪。所以最近连秦淮河两岸都冷清了许多。所有人都担心自己的小辫子被揪住,赶上这趟死亡之旅。
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思量,而居庙堂之高的群臣也自有自己的想法。明着看来,似乎是易安居士的谋反案,但官员们都知道,这是两宫太后在斗法呐!
易安居士即帝大的李清照教授,她本是东宫太后萧氏的人,而抓她的却是飞骑卫统帅李秀宁。
李秀宁何许人?已故唐公李渊之女,现唐公李建成之妹,大汉的平阳公主,驰援乐浪,远征西北,那可是立下了赫赫功勋的女将军!更是此次支持西宫太后掌政的重要臂助。她抓易安居士,若说没有西宫太后的意思在里面,谁信?
平帝驾崩之前,的确有过因某首反词而勃然大怒的事情,但至于是哪首词,这就只有寥寥数人知道了。
正是这种真话和假话并行的流言,才让这件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就在神都雒阳的百姓在为这件事议论纷纷而且惶惶不已的时候,忽然从《龙翔》日报上看见一则新闻。
“西征之大汉雍州卫将士归国,不日抵达雒阳,朝见新君!”
这个消息顿时引爆了全城百姓的激情。
大汉雍州卫转战万里,从新州翻越葱岭,进军中亚,并在西海州朵兰城堡附近击溃罗马军团的消息早已传回国内。世人为之振奋!
严格说起来,此时的大汉帝国并不如表面上看去那么风光。汉平帝继位以来的天灾让整个帝国的财政几乎陷于崩溃边缘,匈奴人对汉帝国的骚扰,月氏人的叛乱也几乎耗尽了帝国的精力。就在这时,扶桑、新罗诸州也兴起造反浪潮,这简直可以算是压在帝国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帝国东北部的局势已经糜烂,若非益公崔凯巩固了辽西走廊防线,或许局势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这种外部压力下,作为汉人精神象征的皇帝又突然驾崩,新帝继位,还搞了个两宫太后秉政一切的一切对于全体汉人来说都是坏消息。加上易安居士谋反案,搅得人心惶惶,可以说,此刻的神都雒阳,所有百姓的心头是极其压抑而又迷茫的。
就在这个时候,那支扬大汉国威于万里之外,震慑宵小,击败罗马帝国的军队回国了!这就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