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城、郁成城、温宿城堡、赤谷城这四个地方是大汉帝国天山以外的四座要塞,一字排开,翼护天山北面最重要的天险紫金关!俗称天外四城!
其中以温宿城堡为中心点,贵山城最西,赤谷城最东,郁成城居于温宿城堡和贵山城的中间。虽然都是天山以外的要塞,可他们的地形和气候却是截然不同的。
温宿城堡在紫金关以西的鲜迦山谷,依山而建,气候湿润而又凉爽,常年无雨,天山积雪融雪汇聚成河,流经此处,蜿蜒向东,最后汇入塔里木河。最东的赤谷城却在紫金关以东的依附原上,往北四百里就是巴尔喀什湖,气候寒冷,一年十二个月六个月都是冬季。
这两地在汉人看来都是宜居所在,至少这两个要塞城市都不缺水。但西边的郁成城和贵山城却是另一幅极端气候。从鲜迦谷地翻越冰棱山,沿伊斯特克湖往西两百里就是郁成城,这个座落在伊斯特克湖冲积平原上的要塞城市周围却是一片黄沙弥漫,背靠天山支脉,紧守通往温宿城堡的要道。最后是贵山城,那简直就是一座沙漠城堡,虽然从极北之地的康居有锡关河穿城而过,但却丝毫没有改变这里缺水的现状,因为锡关河一年中有六个月是处于干涸期,另外六个月有水也是浅浅的一层,非常干燥。
不过贵山城离郁成城只有四十里,用水紧张时从郁成城运来倒是也不太麻烦。从贵山城继续往西,是南北走向宽达六百里的戈壁沙漠,当地人称“翰海”。没有任何河流穿行其间,常年又无降雨,气候干燥至极。而且地势平坦,沙丘稀少,简直是天然的隔离带。
先秦时代的华夏子民一度认为这里就是地之极,认为再往西就是一片荒漠,没有更多的有用领土。当年圣祖西征的时候,慧公贾诩就曾数次建议圣祖以“翰海”为帝国最西的疆界。圣祖也曾心动过,想止兵于翰海之滨,可是当时阿拉伯人已经在里海与罗马人发生了摩擦,为了一些政治考量,圣祖又继续派兵西进,最终将领土扩展到了里海边上。
出乎人意料的是,翰海之西并非荒漠,而是成片的草原、怡人的气候。虽然天气略显干燥,但却是不可多得的牧场。湖畔河湾的土质堪比帝国东方,加以改造就是肥沃良田。于是有无数的汉人在帝国鼓励政策的支持下迁移过来,在这里辛勤耕作,终于将这里变得繁华无比。翰海之西的伊达城、斯康奴阜两地更是经营的有如帝国东方府城。连带着,连贵山城和郁成城也变得人口稠密起来。
翻看帝国户部记录,汉元995年,大月州伊达城共有户两万一千四百八十九,民十一万九千。斯康奴阜有户三万一千六十二,民七万三千六百。贵山城有户三千六百,民两万一千。郁成城有户一万六千,民四万三千。温宿城堡有户八万六千九百四十,民三十二万六千。赤谷城有户三千六百,民一万三千七百。皆是西疆赫赫大城。
对比起来可以发现,温宿城堡人最多,伊达城次之,斯康奴阜又次之。当然,这些都是普通民众,并没有算驻军数量。不过按照枢密院调度比例来说,西疆兵民数量一般都维持在1:40,如是战时,最多也维持在1:20。当年圣祖西征时这里曾创造过一个记录,兵民比例达到了恐怖的1:10!这已经算是极限了。
但如果现在枢密院还有对西疆各城进行统计的话,会发现这个比例数字简直又是一个恐怖所在,因为如今天外四城的兵民比例竟然是10:1!
是的,就是十比一。就是说,十个在城中走动的人里只有一个是普通百姓。曾经誉满天山南北的天外四城如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兵城要塞!而翰海以西的伊达和斯康奴更加恐怖,兵民比竟然是50:1!
曾经不绝于耳驼铃声,街道上来往的商旅,嬉闹的孩童都不见了,只有沉重的脚步敲打着砖石地面,发出闷重的声响。
大月州叛乱伊始,伊达城的月氏军曾跨越翰海,席卷天外四城。贵山城、郁成城相继沦陷,并且实行了大抢三天的屠城政策,贵山城和郁成城一时沦为人间地狱。月氏骑军兵锋一度直指温宿城堡和赤谷城,甚至有一部骑兵还进犯到紫金关!
但好在驻守在温宿城堡的三千羽林守军誓死抵抗,拒敌于城下,城守凌统收拢了贵山城和郁成城的两千溃军,并迅速整理成军,派兵支援赤谷城,终于维持到了从大月州败退回来的暴熊卫赶来汇合,并且在伊斯特克湖南的平原上聚歼了月氏骑军六千人,迫使月氏残部退回到翰海以西,从那之后再也不敢窥视翰海以东。
暴熊卫主帅黄姚有了前车之鉴,不再轻敌冒进,而是派驻重兵于贵山城,与月氏人隔翰海对峙。之后大汉帝国援兵陆续抵达,飞鹰卫、犀甲卫、猛虎卫相继到来,随同的还有从紫金关以南的龟兹、姑墨和雍凉等地抽调来的羽林守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而天外四城的平民在受到月氏人侵扰之后纷纷南迁,退到了疏勒、迪化等地。此消彼长之下,天外四城的兵民比例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面对十万汉军陈兵的架势,月氏国虽然刚刚成立,但也摆开了所有架势,抽调了新成立的王都军和边都军所有精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