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堂儿遇到的第一件事:在一个寒冷的清晨,独自行走在路上的堂儿,将绸缎棉衣穿在身上,不料,与一伙打劫返回的歹徒迎面相遇,对方以为遇到了妙龄少女,二话没说,将堂儿抱到一辆马车上,狂言道:“拉回去,给主子做媳妇!”
堂儿拼命呼喊、并亮明自己男子的身份,堂儿的救命声惊动了附近村庄的村民,迫于村民人多势众,加之看清堂儿的男儿身,将他一脚从车上踹下,扬长而去!堂儿总算又逃过一劫。
通过此次意外,堂儿意识到,这件鲜艳的棉衣,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自此、即使天再冷,他也没有再穿过。
事有凑巧,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使堂儿竟将棉衣送了人!
一天旁晚,主仆二人急匆匆地赶着马车从堂儿身边驶过,车上的女主人发出痛苦的哀嚎,而赶车的仆人是一位老者,或许是老者的体力已经无法驾驭狂奔的马车,要不然,他不会像乞丐模样的堂儿发出求助的声音,堂儿自小与父亲学过调理牲口,身体又灵活,在马惊车翻之际,他挺身相助,夺过马鞭,瞬间就驯服了狂奔的马!
原来,车上坐的是一位-孕-妇,回娘家待了几天,不想身体出现产前征兆,按照当地的风俗,嫁出去的闺女,是不允许在娘家生产的,鉴于此,就忙着往家赶,或许是老者过于心急的缘故,导致马车险些失控,幸亏遇到堂儿,才免遭一场灾难。
因为路途的颠簸,夫人的脸上冒出的汗珠将头发全部打湿,担心她会着凉,堂儿毫不犹豫地拿出那件棉衣盖在夫人身上,当马车与前来接应的家人相遇时,堂儿才掉转头向家的方向赶去!
或许是大家都忙于照顾夫人,亦或是堂儿的乞丐身份不足以引起对方的重视,分手时没有向堂儿问到姓氏名谁,自然,堂儿也不会自我介绍,想到即将回到故乡,他并没有要回那件棉衣。
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里,堂儿一直因为这件棉衣曾帮助过一位陌生人而感到欣慰!
在那年的腊月十六清晨,历经磨难的堂儿孤身一人回到家中。
回到家的堂儿,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为了不引起乡亲们的恐慌,只是简单地向于氏家族的长辈述说了南方之行、及亲人遇难的经过,有关魔教的内幕甚至没有向他的二叔、三叔提及!本着为于庄、于氏家族着想,为了使自己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假托他父亲的遗言,告诫乡亲们,“不要与自称佛、道之人来往!”
这一招真管用,这一条作为于氏祖训被大家严格地遵守着!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他的二叔、三叔曾多次向于满堂提出将亲人的尸骨迁回,于满堂牢记瑞远说过的那句话,“魔教会在三十几年内消亡!”想到时机还不成熟,为了安全期间,他假托瑞远的遗言说,四十年内,不能动他们的尸骨,否则会给于庄带来灾难!两位长辈信以为真,从此不再提迁骨之事!
于氏四兄弟离奇逝去,在最初的几年里还被乡亲们在茶余饭后提及,亲人们没有经历过于满堂那样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事就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
于满堂在承受痛苦的同时,还时常担心魔教的人会找上门来,并因此连累到于庄的百姓。最突出的表现是,经常被噩梦惊醒。
对于满堂来说,还有一件事不尽如人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村中同龄人相继结婚生子,而他直到三十多岁时,仍光杆一条。他的两位叔叔、婶娘都极力地为他张罗,已经结婚的两位亲哥哥为了于满堂,宁愿住在破旧的土屋里,却为他单独盖了大房子。但是,说了许多门亲事,却因为种种原因,都未成功。
在于满堂过完三十岁生日后,族中的人对他的婚事彻底失望,料想,他是命中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啦!
事情有所转机,是他从南方回来十六年后的冬天,就是堂儿三十一岁时。
一天,家中来了一位近五十岁的婆婆,自称受人之托,给于满堂说一门亲事。女方的家在于庄的西南方向,距此近二百里路,一户范姓人家,女子名寒湘,芳龄一十六岁,一年前莫明患上一种病,现在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在昏迷状态时,会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提到最多的是于庄和一个叫堂儿的男孩,哭着喊着找她的堂哥哥!
范家家境殷实,其父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寒湘上面有两位兄长、三位姊姊,都未出现这种怪现象,范家祖上注重积善行德,尚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
家中小女意外得病,说出的话与女子因怀-春而忧思成疾极其相仿,如此不持重,实在是有辱其乡绅的门风!
虽然不乐见小女的行为,因为担心她会因此丢了性命,也顾不上体面与否,就指派这位婆婆按照她的疯话中提到的庄名、人名寻到此处!
打听得知,果真有堂儿其人,当听说叫堂儿的男子已经三十几岁时,婆婆依旧大喜过望,对着于满堂的家人说道:“或许是前世修下的姻缘,一个三十几岁未娶、是对对方的等待;一个刚过及笄的女子、羞于明说自己的心事,用托病的形式表述闺怨情仇,是对对方的一种迫切!如果你们于家不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