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二百五十三章 撤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五十三章 撤退(1 / 2)

扬州、杭州两地在年初所发生的种种风波和事故,直到初夏的时分,才慢慢传到了东京汴梁城。

开封府留守司的杜充大人往四下一看,这才发现:自己所驻守的这块地区,俨然成了一座大宋朝留在长江以北的岛屿,孤零零的一座,好不凄凉。

换而言之,开封府成了建炎政府在长江中游北岸地区的一座桥头堡, 将要面对着金兵的全面冲击。

高宗皇帝为了让杜充能够安心地留守在开封府,即便是在逃亡的路上,还不忘记给杜充升职加薪,让杜充以东京留守之职,兼任宣抚处置副使,节制淮南、京东、京西路。

这种安排,相当于把开封府以南,直到长江边上的一大片超级广阔的土地,都全部托付给了杜充。

这一片土地的重要性、幅员的辽阔性,在某种程度上比川陕加在一起都大,也就是说,张浚刚刚创造的最大节制权力指数很快被杜充所打破了。

接到新的任命,杜充坐在开封城里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战前演讲,他说,“方今艰难,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

也就是说,他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当战事一旦发生,他会亲临第一线,于矢石交攻之间,与金军白刃相见!

这是多么的铁血、豪勇、和责任感!

所以,当这段话传过长江,到达杭州城,整个建炎集团为之欢呼。

.......

只不过,当杜充说完这番豪情万丈的说后之后,过不了了几天,就玩了一招“金蝉脱壳”,命副留守郭仲荀留了下来,自己率东京留守司的主力,轰轰烈烈地向南方大踏步撤退。

因为黄河决堤的缘故,开封府附近的经济遭到很严重的打击。但是。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开封府募兵变得容易了。

当兵有饭吃,有粮饷领取,怎么也比挨饿要强。

结果是,杜充手下由不到几千人猛增到三万人,这些可都是杜充的本钱。

作为如今杜充的绝对嫡系,岳飞也在南撤之列。

岳飞当然不同意撤兵,当他接到命令的时候,马上找到杜充,大声地说道:“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何况社稷、宗庙都在京师。陵寝在河南。关系重大。并非其他地方可以比拟。你杜大人手握重兵,尚且不能尽心守护,又怎么能寄希望于他人呢?今天你一拔腿,这个地方就易主了。以后如果想要重新收复。就要牺牲数十万士兵的性命。请您慎重考虑此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杜充也初步了解到岳飞的性格,所以对岳飞的无礼并不在意,只是轻轻地拍了怕岳飞的肩膀,解释道:“我已经接到了皇上的圣旨,要尽快前去护驾。”

杜充此话一出,岳飞也无从反驳,唯有悻悻然加入到南下撤退的队伍中。

实际上,杜充不但没有接到皇帝要求出兵救驾的圣旨。手中甚至连枢密院的出兵调令都没有,严格意义上讲,这次撤兵是不单是违反军令,更是违反了皇帝要求杜充留守开封的圣意。

但是,面对金兵的威胁。杜充还是选择了逃跑。

因为杜充相信,在这种乱世的环境里,凭借他手中的三万大军,高宗小皇帝不但不会怪责他,甚至还会嘉奖于他。

说到征战打仗,杜充远不如岳飞;但说到为官之道,对朝廷形势的分析,杜充则比岳飞不知要强多少倍。

.......

开封府的大军终于还是要走了,离开这座大宋朝的立国之都。

大军撤出汴京,岳飞和三军将士纷纷驻足,迎着落日的最后一丝阳光,向这将近两百年的帝都投下了深深的一瞥,每个人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故土难离,今日一走,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在那么艰难与困苦中,在那么悲凉和绝望中,都能够挺过来,为什么还要撤?

流了这么多的汗,流了这么多的血,丢了这么多将士的性命,到头来,却还是要把城池拱手想让于敌人。

岳飞心中的那种怨恨和忿忿不平,实在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以至于多年以后,已经功成名就、建节封侯的岳飞,填写了他人生的第一首的《满江红》,来回忆和缅怀当时撤离汴京时的情景: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重续汉阳游,骑黄鹤。

.......

杜充大人的撤退非常果断而且彻底,不但越过了淮河,还横渡了长江,直接出现在高宗小皇帝如今的所在地---建康府(现江苏南京)。

至于开封府汴梁城,杜充就委托给他的副手---副留守郭仲荀。可是很快他就在建康府见到了郭仲荀。

原来郭仲荀照葫芦画瓢,把开封府交给了留守司判官程昌寓。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两个老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