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家 世
在中条山和华山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山脉,因为这条山脉是中条山和华山二山之首谓之首山。又说是中条山和华山两条巨龙的头,亦名龙首山、雷首山(康熙字典:雷首,在河东蒲坂县南。又泽名,雷泽。《书禹贡》:“壶口雷首!”山有九名,即首山、独头山、襄山、尧山、虞山、薄山、中条山、阳山、并雷首为九也,《禹贡》:雷首山在河东,妫水出焉,而此山有九号,历山其一也。雷首山之名来源有二:一曰此山为中条山、华山二山之首,为之首山。又曰山下雷泽之中雷兽吼声如雷,谓之雷首山)。
雷首山虽说不算太长,但却有四段四名。
最北一段因虞舜降生名曰虞山(《史记·陈涉世家》:“昔舜为庶人,居于妫汭。”《水经注》:“水所入曰汭,浑流西注入河。河水南迳雷首山西。山临大河,北去蒲阪三十里。”《太平寰宇记》卷46:“蒲州,妫、汭水,源出县南三十里雷首山。此二泉南流者曰妫,北流者曰汭,异源同归,浑流西注,而入于河。”《尔雅》:“水北曰汭,亦小水入大水之名,盖两水河流之内也,故从水从内,盖舜所居之地。”《中国古代神化》:舜生长在妫水(现山西永济县南))。
靠南一段因帝尧初建都成于此名曰尧山(《水经注》:“所谓壶口、雷首者也。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尧城”。“阚骃曰:蒲阪,尧都。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蒲州府志》:<尚书> “所谓壶口之雷首中条山,俗亦称之为尧山。山上有故城,世之曰尧城。”《西汉史》、《晋魏志》载:首山雷首不及中条,中条之名概起后世。若水经注,雷首山临大河,北去蒲阪三十里,俗亦谓之尧山,尧山上有尧城。尧昔都此是雷首,又有尧山之名。《班固地理志》:蒲阪有尧山,雷首山在南侧,雷首与尧明分二山,似亦未得,即以尧山为雷首也。《地理志》:首山属河东蒲坂。此《志》作首山之切证,勃氏谓雷首俗亦谓之尧山,是以雷首为即尧山,而《汉志》则明标二山。故钱坫云,尧山在今蒲州府城东南十五里,首山在府城南三十里。王先谦曰,《志》云有二祠,首山盖祠夷齐,尧山即祠尧矣。)。
再往南的一段因位于首山之阳谓之首阳山(《水经注》:“山临大河,北去蒲阪三十里,尚书所谓‘壶口雷首山者,俗亦谓之楚山。又都穆以中条为雷首,谓首阳,乃首山之阳。’又云:‘蒲山统名总称。又明都《穆游山记》谓中条即禹贡雷首,概非无据云’。”)
最南一段两面临河的一部分因女娲补天、造人时落下凤凰,后人取名曰凤凰山。
在中条山和华山之间的这块黄河三角洲依山傍水,气候温和。远古时期森林、草原、湖泊相交辉映。空气清新湿润,草木旺盛。草丛和林子里,滋生出了许多鸟兽、昆虫。兽类多是草食的哺乳动物,有古猿,有平额象、剑齿象、纳马象,有李氏猪、鬣(lie)狗,有双叉糜鹿、晋南糜鹿、步氏鹿、粗面轴鹿,有步氏羚羊,有中国野牛、粗壮丽牛、有山西披毛犀(xi)、古扳齿犀,有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还有兔科、狗科、刺猥科……。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的最佳场所。先祖们在迁徙无常的渔猎过程中,选择了这个生存的最佳环境。他们在这一带落脚生根,在一代一代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生存的方式,在用手劳动的实践中,揣摩出用磨圆度较差的砾(li)石来打制石器,其他书友正在看:。用锤击法、垂直砸击法、碰砧法等方式,制作出了各种石片工具。这些工具,在它们的狩猎和**动物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狩猎过程中,他们还继续不断地发明创造,发明出了凹刀刮削器等工具。后来,他们还发现,动物的骨角也是制造工具的好材料。于是,他们又将鹿角用锐利的器物割切和砍斫出来,制造成了一种尖、锐、利的武器。原始先祖们用这些人工打制的工具,从事着许多用手所做不到的工作。有的用于同其他动物搏斗,捕杀可食的猎物;有的用以**猎物,以方便食用;有的用于打洞造穴,创造住宿条件;有的用于挖取可食的根块食物 .
古猿过渡到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远古祖宗在母亲河畔迈开了从荒蛮走向文明的步伐,产生了最原始的人类——猿人和最原始的人类社会。。
1957年至1961年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在这里进行了联合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动物化石,发现了石器和烧骨,证实了西侯度古猿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步分化和进化出来的,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得出的结论是:180万年以前,古猿人类就开始在西侯度一带打制石器、使用火种。1988年,国务院确定西侯度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廷臣就降生在西侯度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里,他的身上流淌着华夏祖宗的血脉。
位于首阳之巅的西侯度村属山西省永济县第四区所辖(1958年划归芮城县辖)沟豁纵横,村落布散在西临大河的山梁之上。村子不大,据一九四九年的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