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孙中山及各界人士相继通电反对参战及加入协约国。当对德绝交议论初起时,就有反对意见。2月7日,谭人凤、章太炎自上海致电黎元洪、国务院、参众两院,反对参战,谓:“欧人交战各有利害,我无与焉”,要求勿以国家为孤注。外交商榷会亦在国会内外活动,反对绝交参战。2月,孙中山以朱执信名义发表《中国存亡问题》,称中国为救亡图存不应对德宣战,认为加入协约国条件可由外交斗争取得,不必参战;中国欲求友邦,不可求之于美日之外,主张三国友好亲善;核心是中国保持中立立场。3月4日,上海总商会等10团体致电北京政府及各省,认为加入协约国有百害而无一利,请始终保持中立。5日,谭人风、章太炎再致电黎元洪,不要加入协约,以保国家资格、国民舆论。是日,孙中山电参众两院,反对加入协约国,望“勿以中国投之不测之渊”,加入必然“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并电英首相劳合·乔治,盼勿怂恿中国加入协约国。10日,上海总商会邀请各团体代表,公决电请国务院对欧战保守中立。各地商会随即纷电响应。同日,唐绍仪、温宗尧、章太炎等电参众两院,反对加入协约。13日,康有为通电反对与德绝交。22日,广州、武汉总商会分别致电北京政府,反对加入协约国,以免贻害商业。29日,章太炎、谭人凤致电北京政府,驳斥梁启超参战主张,以为中国作为弱国,只应修德保邻,不可寻忿启衅,而且奥国于中国只有邦交,并无宿怨,要求政府明令拒斥,与奥国和好如故。同日,直隶公民协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反对对德宣战,主张“对德问题以绝交为止”,并通电各省省长、督军等通电力争,共救危亡。31日,康有为致书黎元洪、段祺瑞,反对对德宣战。
4月5日,旅沪各省公民张人杰等致电北京政府,请勿对德宣战。日人在济南贩卖制钱制造纠纷。日人私自在济南贩卖制钱,警察查验运钱车辆车捐时,遭日人开枪击伤,并捕去巡长,当由交涉员向日领署交涉,旋允将截获之制钱交还日人,并定两个月后禁止收买。21日,日人在山东贩卖制钱再引起交涉。
上海钱业公会成立。是日订立会章,推举朱五楼为会长,魏静庵、秦润卿为副会长,会所设立于上海总商会内。
3月10日。国会通过对德绝交案。段祺瑞回京后,加快推动国会通过对德绝交案。8日,国务院宴请国会政团领袖及反对加入战团之议员交换意见,百余名议员出席,段祺瑞报告对德交涉经过及政府主张,允诺“尊重”国会意见,决定将此案提请国会议决。9日,段复于迎宾馆宴请国会两院议员,疏通意见,汤化龙要求议员支持政府方针。是日午后2时,参众两院各开秘密会,段祺瑞率数位阁员到会说明,称对德绝交之不得已,请两院表示赞助,众议院以33l票对87票表决通过对德绝交。同日,德驻华公使辛慈向外交部递交德政府复牒,拒绝中国政府2月9日抗议通牒,称“碍难取消其封锁战略”。11日,参议院亦以159票对35票表决通过对德绝交。12日,外交部致电驻德公使颜惠庆,中德绝交后,所有驻德、驻比馆务及侨民、学生等事务,托丹麦国照料保护。14日,北京政府以抗议无效,发布大总统布告,宣布对德断绝外交关系;外交部即照会辛慈,令其出境,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国租界,解除中国境内德国武装;外交总长伍廷芳亦即与协约国驻华公使谈判对德绝交后之条件,但各使意极冷淡。财政部通告各省及各地税务处停付德国赔款及欠款,暂存中国银行,随后又电告各省不得挪用。宣布绝交当天厦门交涉员罗昌便接收德国商船“姜维”号,驻沪海军接管德国泊沪商轮。15日,陆军部将中德断交后对德人临时检查办法及德国在华财产有关军用者处理办法电知各省区。同日,荷兰驻华公使贝拉斯照会外交总长,中德绝交后,愿代理德国在华事务。15、16日,湖北、直隶两省奉命收回汉口、天津德租界,更名为特别区,设置临时管理局,将旧有巡捕改编为警察。上海、厦门等通商口岸的德国商船均被中国收管。17日,德炮舰“青岛”号在广州黄埔由德人自行炸毁。20日,内务部拟定《德国在中国财产处理办法》,通电各省查照办理,并咨外交部。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公布《保护德侨办法》,对在沪德侨居住、财产、职业以及出入境等均作规定。22日,交通部拟定与德国往来邮袋办法。25日,辛慈离京南下,27日抵吴淞,乘荷兰邮船“莱姆白兰特”号回国。应贝拉斯所请,外交部曾于16日致电各省交涉员,称德国领事出境要求展限时,可通融办理,24日,外交部照会贝拉斯,准德领事馆下级官员留华协助处理在华事务。28日,国务会议议决德国领事裁判权由荷领代理。内务部公布管理天津、汉口德租界暂行章程。29日,陆军部致函外交部,称已择定安置德国在京军人于海淀附近之朗润园收容所,于4月2日午前在中华门内集合,听候中国军官点收后引导前往。31日,外交部照会贝拉斯,抄送《审理德人刑事诉讼暂行章程》。4月9日,驻汉口、济南、天津、厦门德国总领事等由沪乘荷兰邮船回国,22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