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山区某小学教师,不满足于每月只有那可怜巴巴的数百元,一气之下辞职弃教,来到了深圳。他先是替一家老板做家教,之后,又转到一间工厂做钟点工,赖以糊口。
他没有正儿八经的职业,但他有敢冒风险不怕一切的精神。
他没有房地产方面的知识,也不知道房地产经营操作是咋回事,但他好奇,看到风起云涌的房地产业热火朝天,便天天翻阅各种报刊,如《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等,是每天必读的,一字不拉。
他没有资本,一点儿本钱也没有,但他有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通过读报看书,他马上联系到自己打工时碰到的一个事:工厂老板打算独资在市郊开办一家投资5亿元的加工厂。Y立刻意识到这里头大有赚头。凭着自己的直觉,他马上到市郊溜了几圈,发现那里的民房都是平房,而且破烂不堪,房主早已无意居住,但一时卖不出去。
于是,Y四处出击,从各方面打听情况,证实了老板投资办厂的意图之后,便快马加鞭来到市郊,找到了民房住户,商谈购房事宜。
当时,这民房住户并不知道这里要拆迁建厂,而只求尽快将房子卖出去,换些银钱,好搬迁异地。Y便与房主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钱,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而且他又以打工赚钱不易为由,请求分期付款,第一笔款先付40%,两个月后交付。平房住户不太情愿,但看到Y情真意切的样子,又担心以后卖不掉,便答应下来。这样Y分文未付,得到了房子的所有权。
果然不出所料,两个月后,老板向市政府申请办厂征地,那片市郊平房正在征地范围之内,需要悉数拆迁。Y便将房子卖给了老板,转手之间,得20万元,除了付给原主5万元外,净赚了15万元。
哈哈,得来全不费功夫,细微处见真功!
8.化腐朽为神奇
将无用变有用,是给埋没者一片翱翔的天空,还是让星星在夜里亮得更晶莹?
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对生产投入的兴趣。在一段时间里,一般农户对镰刀、锄头等最基本生产工具的需求大增,导致生产这类农具的原料——毛铁和钢板供不应求,在一些地方甚至完全脱销。与此同时,在国营大厂的围墙里,堆着大量边角料和废铁板,如何处置这些“废物”成了厂长们的一块心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钢铁大王”应运而生了。
所谓“钢铁大王”,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然而他的头脑十分灵活,这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他到在供销社供职的同学那里喝茶聊天,偶尔说起毛铁脱销以及城里一些工厂的边角料怎么比毛铁还好的事,他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姑父在H城一家船厂里工作,心中突然一亮。第二天一大早,他兜里装着80块钱的全部资本直奔H城,找到了在造船厂当保卫科长的姑父,又通过姑父找到了厂长。富有人情味的厂长一听说需要他们厂的废钢铁,便把大板一拍,二话没说,便吩咐派辆卡车送去。这一趟他是无本万利,净赚了一千多元。看到了那沉甸甸的票子,吓得他愣是没敢往家里拿。
几天后,他就买了礼品二上H城,还拉着那位同学,算是供销社领导,一起登门致谢,并同厂方订立了长期协议:所有废弃的边角料都被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包销,一包就是3年。
以后,“钢铁大王”更是如鱼得水,尝到了更大的甜头。货源有的是:造船厂的拉光了,被介绍到机械厂、机床厂;H城的拉光了,又被介绍到N城S城……市场更是不成问题:本地市场饱和了,使销到外地、外省……开始是用汽车运,后来就鸟枪换大炮,改用火车车皮装。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人缘越混越好,财路也越来越宽。等到别人也明白过来,一哄而上时,他已经金盆洗手,另谋别的财路去了。
留意细节,废物也就变成了宝。
9.有心者,事竟成
如果你对某件事深信不疑,坚持下去你必然能取得成功,冒着理性抉择的危险,正是挑战的真正的精神所在.而且这也是相当值得回味的。
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不一定非要亲自去搞技术发明和市场调查,有时哪怕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就能触动你发明创造的那根触角。比如,一条简短的信息;发现某种产品的缺陷;注意到某种需求在不断增长等等。既使身边一些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也孕育着许多的商机。
西村金助是一个制造沙漏的小厂商。沙漏是一种古董玩具,它在时钟未发明前是用来测算每日的时辰,时钟问世后,沙漏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却把它作为一种古董来生产销售。
沙漏作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们自然不大喜欢它,因此销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较适合的工作,只能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来越少,西村金助最后只得停产。
一天,西村翻看一本讲赛马的